【編者按】一直以來,“中年危機”之談不絕于耳,而前不久,更因為中興程序員之事再起風波。這是我們終將迎來、走過的坎,只不過,過程各有滋味,在本文中,作者小猿搜題產品技術負責人唐巧分享了包括他在內的 4 個技術人的故事,也是屬于 80 后們的中年危機,遇到很多問題,在此與大家分享,也一起探討,人到中年技術之路何去何從。
老王的故事
老王出生于 80 年,今年 37 歲。本科畢業就開始工作的他,已經在互聯網這個行業打拼了 15 年。老王在這 15 年里面,換過好幾次技術。剛開始用 C++,在 Windows 下用 MFC 做客戶端,智能手機的時代到來后,他響應組織號召轉成用 Java 做 Android 端開發,一直到現在。
老王是一個典型的技術人,技術功底扎實,不善言語,做事踏實認真,加班沒有任何怨言。平時有點閑工夫,也是刷刷 GitHub Trend 和 Hacker News,看看有沒有什么新東西。
但是老王發現近幾年工資漲幅已經越來越慢了。老王知道,因為工作年頭的資歷在那兒擺著,所以他的工資 Package 還是很高的,在組里面,產品的不少核心代碼都有他的參與。但是,同組的另外一個同事老李在 985 名校碩士畢業,比他小 4 歲,工作產出的質量其實一點也不遜色于他。
而且,老李比起他來,更加活躍健談。每次過產品需求,老王都是把產品細節了解清楚就完事,但是老李會仔細問產品決策背后的理由。
有一次,老李甚至還當面反駁產品經理的一個細節設計,老王想:這不是胡鬧么?但是老李居然說服了產品經理們!
自從那次之后,老王就產生了強烈的中年危機。比能力,老王寫的代碼,組里面有好幾個人也都能完成。比工資,老王清楚自己的工資雖然漲得慢,但遠遠高于哪些比自己年輕 5 歲以上的同事。比精力,老王早已比不過那些剛入行的新人了。
老王本想在技術上深耕,成為技術專家。但是因為 Android 技術也就近五年才出現,他和其他人在 Android 的技術的積累差不太多。而他做了好多年的 MFC,早已日落西山,沒有公司需要了。
老王怕有一天,一個技術變革再次過來,把整個 Android 技術體系都顛覆掉。那個時候他就得和其他新人回到起跑線重新開始。那個時候,公司還愿意給他這么高的薪水嗎?
一年前 Facebook 的 React Native 系列的技術出現后,他嚇壞了,不過后發現 Android 原生開發并沒有被顛覆。但是危機感時刻環繞著他。
你們說,老王該何去何從?
老張的故事
老張出生于 1984 年,今年 33 歲。老張現在是一個團隊的技術負責人。老張做過 iOS 客戶端,也做過 Java 后臺開發,現在作為技術負責人的他,一半時間做團隊的管理工作,一半時間做服務器端的技術開發工作。
和上一個故事里面的老王不一樣,老張是一個善于溝通的人。平常工作中,老張需要頻繁地和產品負責人溝通,在滿足產品需求的同時,盡量兼顧技術的排期和規劃。
老張自己也參與服務器代碼的編寫,因為他擔心自己如果不能寫代碼,那么后面對于技術的判斷會越來越差。
但是,老張也有著深深的中年危機感。
因為老張發現,他的工作只有一半時間在寫代碼,慢慢的,他手下的好幾個人都能寫出不輸于他的代碼。由于要參與溝通,他在技術上的時間積累也比別人慢。這就像一萬小時定理一樣,別人比他每天花多一倍的時間在寫代碼,而他有一半時間在耍嘴皮子,他的技術成長必然慢了啊!
老張負責的項目近不太有起色,他的一個手下近離職了,走的時候溝通了一下,他發現手下的新工作工資比他還高!但是他現在是團隊技術負責人,如果要走,要重新找一個負責人的機會難多了。
好多公司都是提拔自己團隊的技術牛人轉為負責人,一來是因為技術管理工作其實并不那么難,程序員大多比較踏實,技術管理也就是一個偏重協調工作的事情。二來是因為提拔團隊內的人,也有助于樹立榜樣。
老張不知道自己的項目如果失敗的話,能不能找到一個新的技術負責人的職位。如果不能,他可能會重新做純程序員的工作。所以,老張每天晚上都在拼命地補技術,希望能夠彌補投入時間少的問題。
但是,老張有時候又想,自己已經 33 歲了,即使一直做技術下去,到了快 40 歲的時候,還能夠繼續在一線寫代碼嗎?國內的互聯網公司加班都非常嚴重,老張今年生了一場大病,之后熬夜加班感覺精力明顯不如從前了。
你們說,老張該何去何從?
老趙的故事
老趙出生于 1986 年,今年 31 歲。老趙工作兩年之后,趕上了國內創業的黃金期,和當時的老大一起出來創業。由于公司發展得還比較順利,老趙已經是一個產品的整體負責人了。
老趙要管這個產品的研發、產品、運營、市場。當然,其實事情都是別人做的,他下面分別有研發、產品、運營、市場的負責人向他匯報。
對于老趙來說,他其實完全不需要干實際的事情,只需要做好整體的規劃和協調就行了。
但是,老趙也有著深深的危機感。
老趙知道,他能做到這個位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是早期的員工,并且早期的貢獻也很大。但是他其實除了技術稍微還有一點積累外,他在產品、運營、市場方面都是門外漢。
老趙知道,這個創業如果失敗的話,如果只有一個人會失業,那么那個人就是他。
別人在 31 歲的時候都在做一線的工作,而他卻沒有機會鍛煉了。為了減弱危機感,他花了 50 萬,報了一個商學院的課程。商學院的同學都覺得他才 31 歲就負責產品了特別厲害,只有他知道自己只是運氣好一點而已。
老趙現在希望的事情就是創業順利,否則他可能沒辦法回到程序員的工作了,也沒辦法繼續當產品整體負責人。
你們說,老趙應該何去何從?
我的故事
我出生于 1984 年,今年 33 歲,7 年工作經驗。
我做 iOS 開發的時候,趕上移動互聯網的一波紅利,當時跟以前的老大出來參與創業,加入了猿輔導。2014 年公司打算做小猿搜題這個產品,我有幸成為產品技術負責人,一直做到現在。
小猿搜題 iOS 版的初代碼是我寫的,但我很快就沒有精力寫了。我開始參與產品的討論,由于我自己也沒有產品經驗,所以我一邊努力想辦法學習,一邊盡量授權給相關的產品經理做決策。
產品和管理的書這兩年看了不少,大家從我的公眾號讀書筆記中也能看出來。成長呢,感覺還是有的,但是也不是特別快,自己在團隊發展過程中還是犯了不少錯誤,交了一些學費的。
小猿搜題整體團隊偏小,所以我還是在做一線的事情,只是執行層面的事情少一些,討論層面的事情多一些。
我的中年危機嗎?必須有啊!
技術上退步得厲害,產品上頂多算是入門,市場和運營只是了解一些門道,管理上很多事情還是邊做邊學。如果有一天這個項目掛掉了,我可能是難找工作的人。
所以我能怎么辦?回去做 iOS 開發嗎?回去做技術負責人嗎?其實做什么職位都會有危機感,核心還是盡量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想明白之后,我開始努力學習,平時晚上盡量在公司看看書,團隊管理上盡量多總結一些,也多給大家做一些分享,運營和市場的事情,多向牛逼的同事請教。
不敢說以后會這么樣,但是我至少看著自己在進步,要踏實很多。面對中年危機,我不敢說我一定不會被淘汰,但我至少會說,我已經在努力了,如果終沒辦法留在這個年輕人的行業,那么我也不留什么遺憾了。
其實我一直有個夢想,就是退休之后找個小地方教小孩學計算機,或許被淘汰之后,我能提前圓這個夢想。
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是一個個人學習交流的平臺,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并不用于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盡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