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將數字元素融入真實生活,讓現實與虛擬合二為一。全息技術是納德拉帶領微軟“重啟”的步,這樣一款能讓真實世界中的一草一木都披上強大智能外衣的HoloLens究有著哪些驚艷之處?又將如何改變未來的各行業發展?
在今年早前的微軟發布會上,全息增強現實眼鏡HoloLens驚艷了整個業界,甚至搶盡了Windows 10的風頭。以實際周圍環境為載體,在圖像上添加各種虛擬信息,HoloLens將用戶帶入了一個真正的虛擬世界,并提供一種更加深入的全息體驗。
在移動互聯網盛行,云端業務處理呈蓬勃發展之勢,走過40年之久的微軟在硅谷的眼中已如明日黃花,iOS和Android移動設備成辦公新寵,Windows Phone僅占4%的全球份額。正如微軟CEO 納德拉所言,“Mobile First, Cloud First”,但微軟錯過了移動時代,在云時代也姍姍來遲。
如此困境,對于一年前才剛剛就任CEO的納德拉而言,不可謂艱巨。從Office軟件登陸iOS和Android應用商店,Windows系統對9英寸以下設備的生產廠商免費開放,與昔日競爭者“化敵為友”,幫助創業公司了解創意產業運行模式,收購“Minecraft(《我的世界》)”的開發商Mojang公司,納德拉在一步步地改變微軟的基因。
而HoloLens則可以說是微軟納德拉時代以來大膽、危險的一步棋。這個代號為“Project HoloLens”的項目進行了五年之久,在戒備森嚴的微軟92號大樓不見陽光的絕密實驗室里,微軟發明家Alex Kipman帶領著一眾工程師、設計師和科研團隊數年如一日地開發著這樣一款Kinect之后的又一驚世之作。
將數字元素融入真實生活,讓現實與虛擬合二為一。全息技術是納德拉帶領微軟“重啟”的步,而反過來,HoloLens能成功問世,納德拉功不可沒。那么,這樣一款能讓真實世界中的一草一木都披上強大的智能外衣的HoloLens全息技術究有著哪些驚艷之處?又將如何改變未來的各行業發展?
逼真的全息影像圖
HoloLens讓人驚艷之處在于能夠形成逼真的全息影像圖。兩個鏡片都由藍綠紅三層玻璃組成,光線經過鏡片上波紋凹槽的分散之后,進入用戶的視野。在設備的前端和側段有多個攝像機,用于頭部跟蹤和視頻捕捉。用戶通過設備可以看到立體120度的范圍,比Kinect攝像機跨越了一大步。鏡片上方的“光引擎”將光線反射到鏡片中,抵達光柵,再以百萬次的頻率在不同鏡片層之間傳播。光線的運行軌跡和設備上無數的傳感器共同造就了鏡片里神奇的世界,讓用戶體驗難以置信的真實感。
與NASA的合作
HoloLens技術想要真正成功,勢必需要強勁的合作伙伴,以及打造起一個更好的平臺。而與NASA的合作已讓HoloLens成為太空探索者理想的新工具,通過沉浸式的增強現實場景,讓科學家們提前“踏上火星”。
事實上,HoloLens其實早就引起了NASA的注意,噴氣推進實驗室(JPL)技術創新領袖Jeff Norris主要研究人和科技的互動如何更好推進外太空的探索,五年前與正在開發Kinect的Kipman結緣。Norris體會到了微軟HoloLens在太空探索上的巨大潛力。“人們身臨其境的時候更容易做出正確的決定”,于是在去年三月份,他和幾個團隊成員離開南加州,在雷德蒙德的微軟總部開始了長達數月的火星探索項目。
微軟HoloLens將如何改變各行業?
全息影像指導和星際探險的確過癮,但NASA項目也只是HoloLens強大功能實現的一部分而已。而將Microsoft HoloLens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想象多的莫過于游戲,實現更為真實純粹華麗暢快的游戲體驗,地上桌面全是自己創造的世界,這從全息版的Minecraft便可窺探一二。對很多孩子來說,Minecraft就是高度體現合作精神的數字樂高積木。HoloLens需要這樣的產品來幫助自身起步,也只有在開發者將資源以及創意都聚集到這個平臺上,好戲才真正開場。
除了游戲,HoloLens對其他行業又將產生著怎樣的影響? @BuiltrFEED 在Medium上列舉了HoloLens在AEC行業應用的種種可能,而首當其沖的便是設計工具、方法及流程的改變。用戶可以直接在現實世界中使用Hololens來進行3D模型設計。想象一下,圍繞著桌子四處走動,從各個角度觀看正在設計中的建筑物的3D模型,并通過一個簡單的手勢或語音指令進行任何修改。想要更仔細地查看前門狀況,可以將模型放大。想要查看不同顏色的效果,也是輕而易舉就可以實現的事情。
而在隨后的溝通協作上,如果距離甚遠,通過Hololens全息技術,用戶可以面對面交流并進行設計演練。如果建筑物已完成設計并付諸施工建設,但客戶卻突然來電要求更改某些房間的尺寸。這時,用戶就可以通過Hololens對局部重新設計,并進行測試。微軟HoloLens給出的一位女士正在設計摩托車的示例就是很好的例子。
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是一個個人學習交流的平臺,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并不用于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盡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