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即使用戶花在手機上的時間越來越多,也并不意味著應用開發者的日子真的好過。尼爾森機構在7月初發布了一份針對美國用戶的應用使用調查報告。其中介紹了18歲以上用戶每月平均使用應用的個數和花在這些應用上的時間。
即使用戶花在手機上的時間越來越多,也并不意味著應用開發者的日子真的好過。
尼爾森機構在7月初發布了一份針對美國用戶的應用使用調查報告。其中介紹了18歲以上用戶每月平均使用應用的個數和花在這些應用上的時間。
2011年第四季度,用戶每月平均使用23.3個應用,花在應用上的時間為18個小時18分鐘;
到2012年第四季度,用戶使用應用的數量大幅增加,達到26.5個,使用時間也增加到了23小時2分鐘;
但到2013年第四季度,數據出現微妙的變化,用戶使用的應用數基本沒有變,使用時長卻依舊保持高增幅,為30小時15分鐘。
這個數據表反映出的問題可以拆分成以下幾個方面:
1.應用競爭更激烈。用戶經常使用的應用數基本固定,只有進入用戶的常用名單,才意味著有機會繼續存活。更殘酷的是,如果用戶愛上了一個新應用,可能他還會淘汰掉一個舊的。
2.強者越強。一旦成為用戶的常用應用,用戶花在這些應用上的時間就會更多。這也為那些擁有用戶注意力的應用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3.社交和娛樂應用依舊吸引用戶。在尼爾森報告的詳解中,30小時15分鐘的應用使用時長中,有10小時56分鐘貢獻給了社交和搜索這類主流產品功能,還有10小時34分鐘貢獻給了娛樂應用。且用戶花在娛樂應用里的時長增長速度快。
一句話總結現實:人們正在把更多的時間,花在更少的應用上。是不是突然發現,移動互聯網的“好時代”原來這么短?
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是一個個人學習交流的平臺,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并不用于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盡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