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作為面對對象編程,相對于C語言來說,擁有三大特性,封裝,繼承,多態,那么這三個特性到底有什么意義?
首先是封裝,對于某個對象,Java隱藏對象的屬性和實現細節,僅對外公開接口,控制在程序中屬性的讀取和修改的訪問級別。
那么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對于一個對象,不去直接修改他的屬性,而是有相應的方法,當你想要操作的時候,只需調用方法即可。
這樣可以把對象的數據和行為相結合,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我們稱之為類。
以下面的一段代碼為例:
public class Admin {
private String id; //編號
private String name; //姓名
private String password; //密碼
private String extend; //權限
void setID(String id) {
this.id=id;
}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name;
}
void setPassword(String password) {
this.password=password;
}
void setExtend(String extend) {
this.extend=extend;
}
String getID() {
return this.id;
}
String getName() {
return this.name;
}
String getPassword() {
return this.password;
}
String getExtend() {
return this.extend;
}
void say() {
System.out.print("Chinese");
}
}
對于Admin類來說,他有4個屬性,這4個屬性都是私有的,其他的成員不能直接訪問,其他的成員想要修改或者對Admin的屬性賦值,就需要使用Admin類的方法。
可以看到每個屬性都有相對應的get和set方法,當想要獲取屬性的值的時候,調用get方法,當想要修改屬性值時,可以調用set方法。
上面是對象的數據,還有對象的行為,可以看上面代碼的最后一個方法,say函數是一個人說什么語言,對應的是這個對象的行為。
對于想要實現的操作,一個類已經將其封裝好,你只需調用方法即可,這正是面對對象編程的精髓。
通過封裝使一部分成員充當類與外部的接口,而將其他的成員隱蔽起來,這樣就達到了對成員訪問權限的合理控制,使不同類之間的相互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進而增強數據的安全性和簡化程序的編寫工作。
封裝能夠提高代碼的可復用性和安全性,所以在寫代碼時應盡量提高代碼的封裝程度。
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是一個個人學習交流的平臺,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并不用于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盡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