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于 2018 年 1 月 15 日,2018 年微信公開課 PRO 上,騰訊高級副總裁張小龍發表的主題演講。
大家好!我是張小龍。歡迎大家來到微信公開課!
剛剛出現的是我打游戲的畫面,被大家看到了,那個不是我好的水平,因為有點緊張,我高分曾打到 6000 多分。
當然我是練習了很久了,并不是我比大家更厲害,而是我有很多時間去練習,這個游戲我覺得挺好玩,我自己在游戲里面獲得了一個稱號,叫“無聊大師”,像上個星期我打了到 6000 分,我發現我獲得了一個稱號叫“立地成佛”,一不小心變成了佛系。
玩這個游戲的時候,因為我們在朋友的排行榜可以看到,所以很多朋友會問我,你這個分數是自己打出來的嗎?是不是一個外掛或者直接修改后面的數據庫得來的分數,但這個引發了我挺多思考。
“跳一跳”這個游戲其實我們只是把它當成一個 Demo 來做,其實是微信新版本里為了體現微信的小程序、小游戲這樣一個平臺的威力,所以我們其實是很匆忙做了一款特別簡單的游戲。
這個游戲發布以后,其實它的效果有點超出我們的預期,我們自己開玩笑說,這個游戲突然變成了有史以來可能用戶規模大的一個游戲,因為它的 DAU 大概到了 1 點幾億,但同時出現了很多外掛,我沒有想到這么小的一款游戲也會有那么多外掛,我朋友圈的朋友也打出了特別高的分,但是我相信不是他自己打出來的。
方面,當我看到我的朋友用外掛打了一個很高的分的時候,我的意識里對他的信任度可能會降低一點點,朋友之間的信任會出現問題;
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像在“跳一跳”這樣一個小的游戲里面,如果一個用戶看到里面有一堆外掛得了很高的分,對其他一些每天在練習,試圖把自己的水平提高,而打一個高分的人就很不公平,他可能就沒有動力繼續去練習,繼續超越自己個人的高分數。
所以這樣一個行為,外掛行為其實會破壞整個系統的規則,并且讓規則立即變得失效。
所以,我們這個小游戲發布以后,我們就開始花了很多很多時間來打擊外掛。
對于外掛來說,其實這種對抗是無止境的,你今天用這種能力對抗,可能第二天外掛又提高了一種新的辦法。
我們采取了一些特別的辦法,這里可以泄露一點點。
對于這樣一個游戲來說,其實它的成長是非常艱苦的,我并不認為有任何一個人可以不經過練習就立即達到一個非常好的水平。按照這一點,我們會判斷每個人是不是有一個成長曲線,如果不符合這樣一個成長曲線,我們認為這個可能是你作弊的一種行為。
所以,大家應該看到了,近朋友里面的外掛高分突然就少了。
我們也看了一下,系統里面超過 3000 分的大概有 30 個人左右,我們游戲的同事跟我說,希望通過我在這里發一個邀請,在目前這樣一個時間點,我們想請現在能夠打到 3000 分以上的用戶到我們的辦公室,當著我們的面打一下,并且他可以獲得一個很特別的禮品。
當然其實我們是想看一下,人類在這樣一種運動里面,快的一個進步速度可以有多快。
順帶說一下,可能很多人會奇怪為什么我把“跳一跳”的分數打的這么高?它看起來似乎是一個很無聊的游戲,但是在我看來,它可以讓我很放松、很平靜,是一個放松的手段。
可能跟大家對它的認知不一樣,很多人對它的認知是這個東西讓人更緊張了,心跳加速了,但是在我看來完全不會,“跳一下”、“跳一下”只是一個很平靜的過程而已,所以大家如果花一點的時間,練到一定的水平以后,你也會像我一樣把這個游戲當做讓自己放松的一個辦法。
這是我在公開課的第三個年頭,其實我特別開心每年可以有這樣一個機會,跟在座的各位聊一下關于微信的一些思考。
我一直認為一個好的產品是自己會說話的,但現在我認為微信到如今將近10億用戶的一個時間點,也許我們在適當的時候,應該把我們背后的一些理念、一些自己的想法,如果能更清晰地表達出來,有助于用戶和整個生態對我們的理解。
但我還是認為“好的產品自己會說話”,所以大家也看到這么幾年以來,我們從來沒有開過自己的發布會。
我記得很早以前微信有一個版本,它的啟動頁是一個大幕,然后它拉開了,出來一些文字,我一直認為那樣的一個東西才是微信的發布會,就是每一次一個新版本,出現我們想要表達的東西,那就是微信的發布會,就像這次我們在啟動頁里面說,玩一個小游戲才是正經事。
為什么我們會說玩一個小游戲才是正經事?
就像剛才解釋的一樣,對我來說,它是一個很放松的方法,我也很期待這樣一個小游戲,因為它簡單到讓你可以有一個面對自己,一個個人的時刻。大家在微信上的時間,因為你可能會有很多的消息要處理,朋友圈里有很多信息要你去點贊、評論,可能還有很多工作的信息也夾雜在里面。
這個時候玩這樣一個小游戲,反而是一個非常正經的事情,當然我們也期待有更多的小游戲能像“跳一跳”這樣,“跳一跳”不是我們刻意做的游戲,它只是我們小游戲平臺的一個實驗,我們希望有更多的第三方游戲能夠像“跳一跳”這個游戲一樣得到用戶的喜愛。
回顧一下微信到底是什么,微信的未來會是什么樣的?
我之前我們說過微信是一個工具,到現在我還是這么認為,微信就是一個工具。我們的目標是要做互聯網上好的工具,這個目標其實挺大,也挺難,因為我們確實只是希望做一個好的工具,所以我們很少去談平臺,其實也很少談生態,對用戶來說平臺是什么,生態是什么他并不關心。
怎么樣才能做到好的工具?我覺得除了要有專業的能力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我們會面臨有很多很多的決策。
可能我們每天都要面臨很多決策,作為一個好的工具,我認為是經常要做出一種選擇,在你做出一個決策的時候你認為這樣做是對的,但是那樣做可能是利益大化的,在對和錯以及利益大化方面我們經常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對微信來說,我認為我們每天在做的選擇里面都遵循一個標準,就是這個事情是對的還是錯的,而不是說它是不是一個利益大化的。
有很多人會說微信很克制,微信很有情懷,但是內部我們從來沒有說過“情懷”兩個字,也從來沒有說過我們要克制自己的欲望。
因為做一個好的事情并不是克制什么,而是要判斷什么樣的事情是該做的,什么是對的,什么是對錯,這樣一系列的判斷很理性的過程,而不是靠一個感覺我這樣很有情懷就好了。
所以,大家看到微信好像每一個版本的變化不是非常大,但是包含了很多選擇,更多是一種舍棄,很多事情我們做了,但是我們覺得不好,就舍棄了。
關于對錯,我記得以前有一句話大概是這樣說的,大人只講利益,小孩才談對錯。
我覺得做產品也是這樣的,我們如果只是從利益的角度出發,可能會讓我們的產品越走越偏,變成它里面只是一些利益的堆砌,這樣我認為會失去產品更本質的東西。
我覺得做好這樣一個產品,可能我們需要很多專業的能力,以及對于一個事情的判斷有很多,但是在產品之外,我覺得對微信來說,有一個價值點是我們所遵循的,就是尊重用戶,尊重個人。
在這一點上我蠻自豪的,我覺得微信在這一點上比其他很多產品做得更好,但是我們也經常用這一點提醒自己,這是我們本質的一個東西,我們怎么樣去堅持它。
之前看朋友圈,有朋友貼出來一個圖,是微信新注冊用戶收到的微信團隊發出的一段話,這段話是從 QQ 郵箱開始的傳統。
舉個例子,我們在很多產品里面都會看到“您”這個字,但是在微信我們說不能對用戶稱“您”,而是“你”。我們并不需要用一個很尊敬的態度稱呼用戶,而是應該當朋友一樣稱呼,所以應該是一種很平等的關系,這個寫進我們的產品條約里面去了。
后來再也沒有人敢在產品中對用戶過于尊敬,因為我們一旦對用戶過于尊敬,那說明我們可能懷有目的,可能需要騙一點什么東西過來。
所以我們說尊重用戶和尊重每一個個人,意味著我們可能把用戶當做朋友,意味著我們必須給用戶提供好的產品和服務,當然也意味著別的什么——我在這里可以簡單羅列一些:
也意味著我們不會去看用戶的聊天記錄,從微信個版本的時候,它的系統就是這樣設計的。
我們覺得從技術的角度,大家可能會有很多需求,我們希望能夠做到聊天記錄云端的同步,換一個手機,所有的聊天都還在那里。
我要感謝當時的 Tony(騰訊創始人之一張志東),他說從安全性的角度來看,所有的聊天記錄都沒有保存其實是好的,我們從那個時候開始,一直堅持我們的系統設計是不保留用戶的聊天記錄的。
當然很多用戶會挑戰我們,說我們居然連這樣一個云端同步的能力都做不到,但是我們只有苦笑,因為我們相信從對用戶隱私保護的角度來說,系統里面沒有用戶的聊天記錄其實是安全的。
當然我們也更加不會有其他一些侵犯用戶隱私的行為,包括我們從來不會給用戶發任何的騷擾信息。大家可以回顧一下,大家在微信里面有沒有收到過任何一條系統下發的營銷信息,應該是沒有的。
在尊重用戶的層面來說,我覺得我們算是業績做得好的一個產品,當然它會體現到每一個小點里面,包括我們不發任何系統的推送,我們不去做任何誘導的行為,也包括我們不允許第三方做任何誘導用戶的行為,甚至包括我們不想做太多的活動去感動你,然后帶來一些流量。
舉個例子,現在快到年底了,可能每個產品都會把自己換一個節日的LOGO,并且幫助你回顧過去一年的生活來感動你,但我們并不想做太多這樣的事情。我覺得故意去感動一個人也是挺不尊重他的表現。
整體來說,我覺得我們在產品里面要保持特別高的專業度,同時我們希望真正能夠把用戶當成朋友看待,而不是把他當做一個聽從我們驅使的群體,這樣都不是太尊重他的表現。
對于微信,從它批用戶開始,直到現在,它已經經過了好幾年,甚至到了如今將近10億規模的時候,反而是我們自己要提醒自己更多,其實我們到現在還是把它當成一個幾年以前剛剛面市的一個產品來看待,我們希望能繼續保持這種心態。
去年提到“用完即走”,我發現大家對于這個詞有特別多的一些誤解。大家都會說,因為大家都離不開微信,所以才會說“用完即走”,去年對這點可能沒有解釋得特別清楚,我其實只說了上半句話,用完即走,但其實還有下半句話,走了還會回來。
用完即走的本質是任何一個工具都是幫助用戶完成一個任務,越高的效率越好。當我們完成一個任務以后,我們當然希望用戶能做別的事情,而不是一定耗在一個工具里。
比如說用微信,我們當然希望微信能給用戶帶來更多的幫助,但并不意味著我們希望用戶一直低效率地在微信里處理事情。
如果他一天信息的處理要用兩個小時,那我們應該幫助用戶盡可能在兩個小時之內處理完,而不是說一定要把兩個小時的任務變成三個小時,讓他在微信里花費更多的時間,我認為如果那樣就不是一個用完即走的概念。
所以,用完即走和用戶再回來,其實并不矛盾,相反只有當一個用戶在一個工具里用得很愉悅,用得很高效,他才會下一次回過頭來使用這個工具。
我們現在說的小程序也是這樣的,小程序應該是幫助用戶盡可能在短的時間里面完成一個任務,并且離開這個小程序,這樣的話他才會有很好的體驗,下一次他會繼續回來用這樣一個小程序。
當小游戲發布的時候,也有人說小游戲是不是用完即走?我覺得小游戲也是小程序的一種,它跟過去的 APP 帶給用戶大的不同是,它比過去APP使用都更為方便、更加快速。像我們在一個群里面,以前如果有人說我們斗地主吧,我發現很有意思的地方是,大家并不是下一個斗地主的 APP,而是寧愿買一個撲克牌回來。
我們在小程序做了一個斗地主的小游戲,往群里一發,發現這個效果比 APP 好很多。
因為對群里每一個人來說,只要點開這樣一個小游戲,立即可以跟朋友玩一局了,這樣一個體驗我覺得是比 APP 要好很多的一個體驗,并且它是一種真正的用完即走的概念,就是群里面有這樣一個消息過來,點開用完了,不用再去管它。
下面我想說一下去中心化的概念。微信作為平臺性的工具,比如公眾號、訂閱號等,我們一直說去中心化,與其說是策略不如說是理念,世界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每個個體都有獨立思考,比一個平臺思考其他人不思考,跟強大。
現在移動互聯網比以前有很大變化,以前大家看很多網頁、在不同網頁跑來跑去,現在大家都集中在頭部 APP 里,微信可能是頭部 APP 里耗時間多的,但這樣我也不認為微信是中性化的 APP,如果微信只是一個提供服務的地方,對這些服務提供中性化的流量,用戶自己發現各種各樣的服務,微信就是遵循這樣的原則,讓更有價值的服務,讓用戶自己的找到,
之前的公眾號就是這樣的思路。到現在,用戶不會推薦用戶關注一個公眾號。
小程序,我們也是這樣,選擇的權利交給用戶自己。這是關于去中心化的思考。
微信公眾號后臺 APP 很快發布,贊賞會對作者重構。
在座的各位對小程序、公眾號有很多期待,過去一年,小程序,我們投入了很多精力。
在公眾號這里,我們進展會比小程序慢,也在盡力改進。
之前那有很多期待公眾號 APP 的發布,但沒有達到預期,我們也在看,大家是不是對公眾號期待太高了,微信公眾號的后臺是在 PC 端的,很多人很奇怪,PC 版是一個輸入的地方,不應該是獨立的版本,初我們做成了電腦,其實我們應該很早就應該出移動版本。
微信后臺的 APP,很快會發布出來。
另外微信公眾號的贊賞,我們在 2017 年跟蘋果做了很好的合作,可能因為紅包或贊賞有很多中國特色,蘋果公司不一定能體會,在理解上很難理解,之后經過大家的協調,取得了一些共同的認知。我們很快會回復贊賞,并做很大改動,之前是對公眾號贊賞,而本質應該是對作者贊賞。這里有一個思考,對公眾號贊賞,還是對公眾號作者贊賞。
跟蘋果的溝通,我們有更多思考,新改版的贊賞會更多對作者,而非公眾號。以后,微信公眾平臺,作者可能是獨立的欄目,能看作者介紹、發表的文章,我們會更多重構作者。
很多人說公眾號不能寫長文,這跟早期沒有做獨立 APP 有關?,F在有這個問題,我們會努力想其他方式,是下一步做思考的東西。
前一段時間,有人說:訂閱號要不要做信息流的問題。你們覺得應該做嗎?
其實我們沒有想過把訂閱號做信息流,我不知道什么是信息流。訂閱號只是訂閱的集合,我們想法,提高用戶對自己訂閱內容能更快找到,如果做成信息流,就很奇怪,這是兩回事。如果大家要看所謂的信息流,可以用“看一看”,訂閱號是自己訂閱的,只會改善訂閱效率。
微信下拉出現小程序:這不是入口。
另外一方面是小程序。去年提出,這一年過得風風雨雨,我覺得初預想達到了
我們很害怕,我們提出一個概念,大家炒的風風火火,說是一個風口,然后終掛掉了……我們很保守,其實這樣的效果很符合我們的預期。
小程序,我們寧愿先緊后松,提供有價值的服務,然后讓大家參與過來。小程序之后,不斷更新自己,讓小程序的能力豐富起來。
直到小游戲的發布,大家知道了,小程序是這樣的。我們希望用戶通過”跳一跳“,不用關心什么是小程序,只要輕松觸達。
小程序,我們抱很大希望的項目,我們會很有耐心,比第三方更有耐心。不是一個 toC 的產品,而是要更長周期,希望一步步成長,不要一下子催肥,希望大家跟我們一樣有耐心。
為什么我們看好?上一次公開課已經講得很細了,我們認為小程序是表達的一種方式,未來萬事萬物代表信息,小程序是信息的組織方式和載體,不僅僅是玩游戲,也代表線上線下的、萬事萬物的表達語音,是抽象的表達。
微信有機會做這樣的事情。我們可能比手機廠商更有這樣的優勢。
對小程序,外界有很多誤解,會把我們的系統性、平臺性的事情,認為是一個風口。有人會說,小程序是不是為電商準備的,我們不是這樣的,小程序不會為某個領域專門準備,我們希望小程序是一個通用的平臺,把一個平臺做一個足夠的時候,讓很多行業在里面有創新的空間。
還有誤解,小程序會不會為中心化做導流的事情。我們認為,小程序是去中心化的更大的平臺,有人會說微信給了小程序一個更大入口,比如下拉。我想邀請大家打開微信主頁,從上一直向下拉,有一行小字:我不是入口。它不是食物,不能入口。
小程序下拉,是一個任務欄,切換的快捷方式,不是中心化的入口。
上一個版本我們做了兩個事情,一個是下拉的方式,讓小程序更方便切換;二是右上角有一個圓形按鈕,按一下,就回去了。
小程序和 APP 是什么關系?是兩種不同的應用的組織方式,不是取代 APP,而是補充很多場景,比如線下看到某個場景,一定要下載個 APP,這個門檻太高了。
對于線上來說,我們一直在推動一個事情,今年的微信和去年的微信相比有一個很大的區別是“搜一搜”,我們有很大的耐心讓大家更多地使用“搜一搜“,可以搜小程序的產品和服務,比如航班號的實時信息,這個信息不是我們提供的,是小程序提供的。未來,我們希望有更多的線上小程序的觸達,是通過搜索這個能力做到的。
這是特別多人關心的東西。關于“跳一跳”這個功能,我們看到很多用戶的反饋,其中一個反饋很有意思,一個用戶想卸載它,但是卸載不了。這才是小程序本身的定義,你不用它就可以了,不存在卸載與否的問題。
對于小游戲來說,也是在微信平臺很好的一個實驗。
我們希望通過小游戲的嘗試讓更多游戲廠商進來,讓用戶更多發現和探索到更多好游戲的存在。小游戲是我們近大的探索,是值得我們期待的。我們終希望在微信平臺里,有許多高水平的小游戲,讓玩小游戲變成正經事,而不是浪費時間。
在用微信的時候,我們也會體驗到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就是被各種各樣的工作信息填滿了,有了微信之后,工作信息變得更多更大了,我們內部也談到是否轉移出去了?
大家在問,能否通過企業微信去直接跟微信用戶連接?我們近做一個事情,就是讓企業微信和微信之間可以信息互通,用戶不用太去區分自己在用個人賬號還是企業賬號,給他們有更強的能力,在去添加微信顧客和客戶的時候,不再用個人微信號添加,用企業微信號就可以了,這是對企業微信下一步的展望。
回顧微信的基本態度,以上是我們對于公眾號、小程序、小游戲的看法。我們再聊下我們下一步要探索的東西。
回顧整個互聯網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看到,互聯網是可以幫助人們更好生活的、全新的技術手段。在早的時候,我們上網很興奮,叫做“沖浪”,當時有一臺電腦、有一個瀏覽器、有一條網線,就可以去一個很大的世界。
今天我們使用手機上網之后,不再叫“沖浪”,而是“沉迷于網上”。隨著共享經濟、新零售的發展,看似把我們引向線上,我們的線上支付也比國外發達,讓我們非常自豪。那么,為什么移動互聯網讓我們發展得更快一些?
這和我們的國情有關系,我們的人口非常密集,我們有很多的大城市,大家都在追求讓效率更高一些。我們除了工作之外,一有時間就拿出手機,我們大量業余時間消耗在手機上,所以很早大家就說,“放下手機、好好交友”之類的,這些確實是我們的思考。
我們正在幫助人們越來越多實現線上的生活,但也越來越多被手機控制住幾乎所有的時間。再往下一步想,除了讓我們的大腦和手機有關聯,可能其他體驗并不重要了。我們反思這一點,我們終的目標是讓人們把生活完全放到生活上去嗎?這和黑客帝國中的場景很相似,這是恨可怕的事情。
我們希望做跟線上相反的事情,就是探索線下,我們一直想做這個事情,微信早就退出了附近的功能,但是接下來我們更多想探索附近各式各樣的生活。
2018 年,如果有更多的嘗試,探索線下更多精彩的生活,是我們想要嘗試的方向。
非常高興和大家探索微信和微信團隊背后的想法。謝謝大家!
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是一個個人學習交流的平臺,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并不用于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盡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