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剛剛結束烏鎮互聯網大會的活動,雷軍又匆匆踏上飛往夏威夷的班機。原來,全球手機芯片供應商高通正在舉辦2017驍龍峰會。
會上,歷時三年研發的新一代移動平臺驍龍845正式發布,主要圍繞拍照素質,虛擬現實功能,人工智能,安全性,連接性以及續航能力等六大核心要素。同時,高通還找來了老同盟微軟、AMD、三星、Sprint,聯合華碩、惠普、聯想等合作伙伴,宣布將搭載驍龍835的解決方案引入PC。
當然,作為小米公司CEO的雷軍自然也當仁不讓,為即將明年發售的搭載驍龍845的小米7瘋狂打Call。
為何推出驍龍845?
眾所周知,作為一款智能手機的大腦,手機系統芯片上集成了CPU、GPU、聲音輸出、以及少量的超高速內存緩存和其他組件,好的系統芯片解決方案決定了每一代智能手機性能上的升級。為了提高手機運行性能和續航,使用傳統的CPU實現這個需求,將會拖慢系統的運行速度并加快設備上的電力消耗。相比之下,越來越多的智能手機芯片上開始嵌入AI模塊,如提高用戶體驗、增強音頻、圖像和語音處理能力、人類活動的預測、語言處理、加速數據庫搜索結果和增強數據加密等功能。
如蘋果公司也開始自研AI仿生芯片,并在iPhone X上使用了A11 Bionic芯片;華為Mate 10使用的麒麟970處理器,也嵌入了一個專門的神經處理單元(NPU);三星的人工智能助手Bixby也即將上線中文版。可以看到,無論是麒麟970還是蘋果A11,AI芯片已經成為了智能手機行業新的分水嶺。
因此,對于包括高通、英特爾、NVIDIA在內的芯片供應商而言,如何從技術上提升芯片的智能性也就十分必要。
盡管天大會上高通并未詳述驍龍845的產品細節,但根據此前的爆料,驍龍845的CPU部分包括四個基于A75改進的大核心、四個A53小核心,GPU則升級為Adreno 630,整合X20基帶,高下載速度達1.2Gbps,性能提升25%。
高通的窘境
對于高通而言,作為全球手機芯片市場中的霸主,在CPU、GPU、基帶方面一直保持領先優勢。如眾多智能手機品牌,包括三星Galaxy Note 8、LG V30、HTC U11、索尼Xperia XZ1和OnePlus 5T等,都嵌入了驍龍處理器。
但與此同時,高通近來的業務布局卻連遭不順。先是專利授權屢遭天價罰金,與蘋果陷入專利訴訟混戰,蘋果直接拒絕支付每年數十億美元的專利授權費;后遇股價攔腰砍半,被博通緊逼,企圖惡意收購。
在與蘋果公司的官司中,高通被指控稱,“在芯片銷售和專利授權方面進行了某種捆綁,幫助自己獲得優勢。”也就意味著:如果蘋果公司購買了高通的芯片,它將獲得一些專利授權方面的優惠,但如果它使用了高通之外的基帶處理器,則這些公司可能需要向高通支付更高的授權費。
而外界傳言的“高通面向蘋果支付的回扣”,其實上也就是高通提供的專利授權費優惠。高通要求:禁止使用競爭對手英特爾支持的通信技術和芯片;未來不能在專利費方面對高通提出訴訟;在新推出的手機和平板電腦上使用高通的基帶芯片。
也就是說,盡管在半導體行業移動、IOT、汽車、邊緣計算和網絡領域方面,高通保持著布局優勢, 但其商業模式無疑遭到了越來越多的挑戰。
偏偏選中小米?
盡管目前處于外界的質疑聲中,但高通仍在謀求出路。近期,高通與小米、OPPO和vivo三家中國手機制造商非約束性采購意向備忘錄,金額達120億美元;同時還宣布了對包括ofo在內的中國9家初創公司投資1.5億美金。
今年8月,高通對小米給予了極高評價:“沒有小米,就沒有驍龍800和旗艦機”。盡管這句話在外界看來有些夸張,但從其給出的數據可以得知,從驍龍800系列誕生開始累積,小米占據了高通中國區出貨量的66%,遠遠超出國內其他友商的總和。也就是說,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包括小米在內的廠商對其芯片業務是重點。
雷軍稱,“目前搭載了驍龍移動平臺的小米出貨量已高達2.38億臺,目前正在研發小米7旗艦手機將搭載驍龍845。”
而外界一直有評論稱,小米的人工智能技術技術研發與驍龍845相關,通過驍龍845可集成NPU單元,專門用來識別圖片等,提升拍照體驗。其實,在烏鎮互聯網大會上雷軍就曾透露,“小米7肯定會搭載驍龍845,這一處理器具備很強的AI處理能力,小米正在和高通的工程師進行研發。”新一代旗艦機將在2018年發布,并且將提供AI體驗,而除了軟件層面的AI之外,預計還有硬件層級的人工智能芯片。
對于小米而言,與高通的合作無疑將有助于即將推出的小米7在AI芯片技術上的快速提升。
此外, 高通還表示新一代通信技術5G網絡將在2019年正式投入商用。近期華為、vivo、金立等紛紛給出了推出首款5G智能手機的時間表。盡管對此,雷軍并未公布具體時間,但無疑小米也將成為批發布5G手機的廠商。
————— END —————
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是一個個人學習交流的平臺,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并不用于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盡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