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市場(app stroe)是使用手機時一個必不可少的工具,滿足各種需求的應用或者游戲大都可以通過市場輕松下載到,也有一些應用也可以通過瀏覽器去下載。這里重點去分析對比應用市場類app的使用體驗。
本次選擇的幾個應用市場分別是蘋果AppStore,OPPO軟件商店,小米應用市場,騰訊應用寶,阿里豌豆莢,華為應用市場。沒有選擇Google
play主要原因是因為國內正常途徑無法使用,這些挑選的應用包含了手機廠商和互聯網公司目前主要的兩個類別。
說到應用市場,直接的需求是:內容(數量)要豐富;下載的應用要安全。蘋果和安卓陣營數量整體差別不大,這幾個Android應用市場的數量上也都差異不大。應用的數量都不少,所以在不明確名字,或者是只知道想要什么種類的應用的情況下去找一些精品應用是目前更多用戶的需求,怎么快速的找到應用是更明顯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怎么留住用戶,蘋果用戶有天然的優(yōu)勢,所以AppStore沒有這方面的考慮,而Android應用市場中有的使用積分,有的使用獎勵這種方式留住用戶。但應用市場是否能留得住用戶還是要看綜合的體驗。
AppStore:全新UI/社區(qū)化/弱化榜單/app介紹細致
OPPO軟件商店:UI清新/積分牽引
小米應用商店:簡潔/積分值
阿里豌豆莢:豌豆莢設計獎/app推薦信息流
騰訊應用寶:工具化/內容豐富/社區(qū)化
華為應用市場:安全/工具化
北京時間 6 月 6 日凌晨,蘋果在 WWDC 2017 上正式發(fā)布了 iOS 11 操作系統(tǒng)。其中,引人矚目的更新點當屬全新 App
Store——這一九年來發(fā)生的大改版了。
蘋果官方是這么解釋的“這是一種發(fā)現應用的全新方式,重新設計的 App Store
將包含故事和評論,每天更新那些令人著迷的故事,曝光重磅新聞,編輯有用的技巧和收藏必備的新的游戲和應用程序等。App Store
將展示蘋果的獨特視角,旨在提供軟件或游戲信息,幫助和激發(fā)顧客去購買或者下載這些程序?!?/em>
從體驗上看,每天都會推薦一個新的應用(游戲)或類別,點擊會看到針對這個應用的推薦文章,會比較詳細的介紹這個應用的特色,引導用戶去嘗試下載這些應用。對于用戶來看,有這么詳細的說明,不用先下載,然后去使用,如果不喜歡再刪除掉,給用戶節(jié)省了不少時間。我自己都會覺得沒事上來看看有什么好應用在推薦是個挺不錯的體驗。那么對于開發(fā)者而言,不用擔心刷單的廠商霸榜單,只要用心做好應用也會有機會上推薦位。對蘋果而言,應用質量度提升自然也就增加了用戶了粘性。
蘋果很清楚真正需要維護的是用戶,所以社區(qū)化也是給力用戶更多的空間和舒適感,讓用戶感覺商業(yè)味道沒那么明顯,但真正的小算盤還是蘋果精明。
AppStore在內容介紹方面是非常的下功夫的,每個應用都有一個短視頻的介紹,節(jié)省用戶判斷的時間,在視頻的下方還有是否支持其他的終端設備,一目了然,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用戶對這個應用的評論,這個開發(fā)者其他的應用和同類別的其他應用推薦,信息雖然多但是整體不會覺得亂,調理清晰。排行榜還是存在的,但是放在了類別中靠下的未知,可以看作是榜單只是成績的證明,需要上推薦位還是要看實力。
總結一下,AppStore的整體UI體驗一致性很不錯,從一些框架的調整,細節(jié)的呈現都能給用戶舒服的感覺。無論從哪個界面都可以直接的快速下載,文字雖然變多了,但瀏覽體驗更好,也進一步促進了下載的轉化。對于整個市場環(huán)境的引導也是把握的很到位,避免刷排行榜的情況出現,更多引導在應用質量的提升,把握住了用戶體驗就把握住了用戶。
現在手機上都會預裝廠商提供的應用市場,先入為主。用戶拿到手機后,大多數都會先試試看自帶的應用市場,如果體驗還不錯那就用了,不再下載其他的市場了。手機廠商都會這么做,只不過蘋果只允許自己玩,Android陣營沒有限制,所以不僅有廠商的出現,也有Google自己的,也有互聯網廠商的。這里帶出來的問題就是應用的質量不好把控,這個問題可以單獨再進行討論。
感覺,OPPO軟件商店給人清爽的感覺,沒有臺夸張的對比顏色出現,這個和手機整體的UI風格保持一致。類目清晰,游戲/應用/排行很清晰,每個板塊中也各有側重。比較明顯的位置上有“福利社”和“至美應用”。
通過下載推薦的應用換取一些積分或者優(yōu)惠卷,可以在積分商城中兌換一些實物禮品。這種方式也是常見的做用戶粘性的方式了,用戶對這種形式也有一定的免疫力了,主要是看下載給的積分力度和在積分商城中兌換產品的吸引力。對于OPPO而言,這是一塊“良田”,畢首屏這么中心的位置還是很值錢的。
對用戶而言,感覺不是很好,愛領積分的用戶可以接受這樣直接的方式,對積分這種方式沒什么吸引力的用戶而言那就沒那么好了,但總體還可以接受,畢只是一個logo大小的位置,不喜歡我不點擊就是了……
OPPO軟件商店也做主題類型的應用推薦,點擊打開后不像AppStore有詳細的推薦文章,只有一個個的應用,而這些應用怎么看也是熟悉的那么幾個,對想找一些小而美的用戶來看就無法滿足了。
在應用的詳細頁面中,也有不同的布局,可以看到魂斗羅這個頁面是整體沉浸式的布局,視覺效果比較好,下面還有視頻介紹和圖片介紹。手機百度的頁面就顯得單薄一些了,沒有視頻介紹,文字的介紹也讀的可有可無。
對于我們熟悉的應用有沒有介紹關系不大,對于一些新的的應用而言,沒有更多的文字介紹,沒有編輯推薦,想要找到的應用就只能通過下載后體驗才能知道了。
“我的”板塊可以看到通過下載或者簽到獲取到的積分,管理應用之類的。始終覺得“新活動”這個板塊要是做得好,可以把流量更好的利用起來,放在這個頁面里,流量是有的,不過呈現的效果很差。點擊積分奪寶的活動,看到是通過積分去換取抽獎的機會。活動的內容也略顯單薄,活動其實可以有很多種,做一些公益類的,或者是用積分參與線下的活動等等,這樣才能把用戶更好的激活。
賬號的感覺比較弱,至少可以有個歷史下載記錄也好啊……
總結,OPPO軟件商店整體視覺協(xié)調,很舒服,類目清晰,但是在應用推薦的文字內容方面就比較薄弱了,沒法通過文字的描述去提升下載的轉化率,也是因為商業(yè)氣息更濃厚一些,小而美的廠商不會用那么多錢做推廣,而OPPO也沒有像像蘋果那么大的規(guī)模和能力,不能通過付費軟件來獲取利潤,只能通過廣告位這種方式盈利,不過從長遠來看,這還是會影響到用戶的體驗,對應用生態(tài)的引導也是沒有做到的。
小米互聯網屬性很高,先有的MIUI再有的小米手機,所以有別于OPPO軟件商店,有一些屬于小米自己的風格,但也有一些不足之處。
傳統(tǒng)的布局,但分類上略有差異,猜你喜歡,購物,這兩個板塊是比較少見的分類。
這里值得一說的是“猜你喜歡”,根據你所安裝的app進行推薦,這個有點像app版的今日頭條了,這種方式如果能做到精準,還比較好,不過出現的問題是否會讓用戶始終走不出"怪圈"。
單獨把購物作為一個欄目分類的也是很少見的,不清楚這塊小米是有什么想法,還是說用小米手機的用戶喜歡網購?
通過下載去推廣應用,順便推廣賬號,不過覺得這種方式用戶未都能喜歡,但基數大了未必效果差。這種方式的拉新賬號還是比較常見的,已經看到OPPO也這么玩了。
游戲板塊中新游欄目覺得設計的很不錯,每日兩個游戲推薦,不會覺得太多都是湊數,也不會覺得太少沒什么可看的。記得看過一篇用戶洞察的文章,說一個桌子上擺滿了口紅,和一個桌子上只擺放了10只口紅,你覺得哪種方式成交量更高呢?
在分類板塊中,有兩個欄目比較吸引我,一個是直達服務,另一個是VR專區(qū),還有男生頻道,女生頻道等等。小米的分類有別于其他家傳統(tǒng)的分類,小米在這些方面上還是對用戶研究的比較深,也清楚小米的用戶都是哪樣的群體,那種方式的分類會更收歡迎。
具體說一下直達服務,里面聚合了不少app,但是大多數都是都瀏覽內容類的,我點擊了一個app嘗試了一下,體驗和平常的需要安裝的app沒什么區(qū)別,退出的時候可以選擇是否在桌面上創(chuàng)建快捷方式。經過仔細研究,發(fā)現這些app是一個類似于H5的頁面,做成了鏈接+圖標的形式呈現出來,這個真覺得不錯,給用戶節(jié)省了內存
空間,另一方面也會提升用戶的使用率。
小米自己有VR眼鏡,所以有個VR專區(qū),因為沒有小米pad,不清楚會不會在pad上瀏覽可以看到pad專區(qū),這個根據設備的情況做分類應該是值得鼓勵的,蘋果的app中這點是比較清晰的,而其他廠家在這塊都不是很充分,一方面是廠家是否有這塊的硬件設備,另一方還是生態(tài)建設的問題。
我的板塊中,值得說一下的是積分商城和app情報局。
積分商城中從可以兌換的禮品中就能清楚這個對下載的牽引力有多大,相信有一些人會想法通過這種方式去換話費或者是流量包。這個和運營商合作也是個很好的方式。
后說一下APP情報局,前面講過信息大爆炸之后,如何快速準確的找到想找的應用,和怎么去把一些好的app挖掘推薦給用戶是很大的問題。通過媒體化app,讓用戶對app了解的越詳細就會越想去下載嘗試,這也是有別于oppo和華為的比較突出的一個點,也從這個點可以看看互聯網廠商是如何做的。
豌豆莢作為國內比較知名的應用市場,首先起步是從PC端開始的,把手機和PC鏈接之后可以管理手機中的應用,音樂,圖片等也可以備份手機中的通訊錄,短信等。隨著手機的發(fā)展,也從PC端把中心轉移到手機端。豌豆莢從2011年9月份發(fā)布“豌豆莢設計獎”,評選遵循嚴格的標準,要求應用具備創(chuàng)新、用心的交互設計,切實的功能和可用性,并在Android應用的某個領域獲得了突破,現在這個設計獎也業(yè)界也是比較有影響力和份量的。
對豌豆莢了解的朋友也清楚豌豆莢一路走來也是很坎坷,誕生于創(chuàng)新工場,2016年阿里收購了豌豆莢,中間經歷了什么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再搜索一下,豌豆莢的應用內搜索技術也是很厲害的。
開屏就是一個設計獎應用的推薦,向上滑動自然的過度到首頁,整體的UI設計有很簡潔,除了頭屏的推薦,也會有一個禮包推薦的位置在核心的位置上。
點擊設計獎,會打開這個應用的推薦文章,寫的很用心,有大量的文字和圖片介紹。加上推薦的應用本身也很,下載轉化率還是不錯的。豌豆莢設計獎的推薦文章在早期還有和開發(fā)者的訪談內容,現在這類的內容基本沒有了,估計也和被阿里收購有一定關系吧。
除了設計獎的推薦文章,其他的應用也有不少推薦文章,但大多集中在游戲應用中,有游戲攻略的文章,有游戲禮包,游戲活動,游戲新聞等等相關的內容。也希望應用類的這種文章也能豐富起來,不要僅僅只在設計獎中。
豌豆莢中,還有一個欄目是評測,這個板塊個人覺得還是不錯的,至少能引導用戶去嘗試下載一些新的應用,這個欄目也是和媒體合作的,有一些專門做精品應用推薦的媒體里面的文章也會收錄進來。從商業(yè)模式上看是個很不錯的嘗試。
其他兩個板塊就很普通了,游戲板塊中的有獎下載,和曾經的內容入口。
總結,豌豆莢作為互聯網公司開發(fā)的應用市場,和終端廠商開發(fā)的應用市場風格上明顯不同,豌豆莢設計獎是行業(yè)內影響力比較大的獎項,更多一些推薦文章,阿里更多一些關注,相信豌豆莢還能做得更好,畢技術能力是有的。
應用寶目前是應用市場類的名,打鐵還需自身硬,除了有騰訊強大的用戶群體外,本身的工具屬性和社交屬性也是異常的強大?;ヂ摼W的公司對用戶的分析是很透徹的,非常清晰的知道留住用戶才是發(fā)展的核心,從需求上看就是強需求,高頻次。單單的從應用市場的功能看是比較難滿足強需求和高頻次的,那應用寶是怎么做的呢?
看完了剛才的幾個應用市場,再打開應用寶,畫風完全不同啊,怎么像進入了新聞類的應用。沒錯,這就是應用寶的社交屬性,個核心位置留給了下載得獎勵的應用。隨便點開下面的標題內容,這是瀏覽帖子的感覺啊,各種應用效果圖,各種專屬權益和福利,不下載都數不過去啊。點擊標題上的全部,發(fā)現里面然還有這么多的功能和內容,可以根據用戶的需要自己做定制,這些都是解決應用寶使用批次不高的內容??!騰訊在社交領域的霸主地位,通過一個小細節(jié)就可以看出來,這是甩別人一條街啊。
等等,怎么發(fā)現狀態(tài)欄上多了一行工具,我沒有安裝工具啊,定睛一看這是應用寶自帶的……,工具屬性也是提升用戶剛需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手機加速,垃圾清理,應用升級,智能省電,wifi管理,這些工具沒有一個不是剛需,應用寶為了留在用戶手機里是多么的下功夫啊,不成為行業(yè)就怪了。
前面提到的其他幾家的不足,這里基本看不到,能挑刺的地方是:內容太多太亂,也許這也是對用戶理解深的騰訊想要大化滿足用戶需求的結果吧。
騰訊目前收入的大頭來自游戲,可以看到游戲行業(yè)的深度在這一個應用內都得到了體現,除了玩家論壇之外,還有賽事信息。騰訊也在大力發(fā)展電競行業(yè),電競比賽也正式進入到國家隊中了,這些都不是巧合。
總結,騰訊應用寶作為此類別中名,一定有自己的原因和優(yōu)勢,從這一個應用中就看到了騰訊是一個體系在作戰(zhàn),而不是單一的一個應用團隊在作戰(zhàn),其他android陣營能抗衡的目前看還沒有。應用寶是一個立體的呈現平臺,不僅僅是應用分發(fā),也是一個生態(tài)的呈現。
后一個出廠,不是因為很好,也不是因為很差,是因為我正在用華為的手機。
中規(guī)中矩,界面不算很簡潔也不算清爽,精品新游的欄目下面應用名字長,再多幾行也顯示不下,為什么不能和上面保持一致只做一行文字介紹呢?
精品應用在首屏核心位置,但推薦的應用一眼看過去都沒有想點擊的欲望,估計這個也是和商業(yè)化有很大的關系。這里需要重點說一下的是華為應用市場有付費應用,也是國內Android陣營中的家,付費的核心不是為了賺更多的利潤,相信這點利潤對華為來說也不是多大的,核心是在于能引導應用生態(tài)變得更,這個點是和AppStore相同的,不過大家使用的方式不同而已。通過讓開發(fā)者獲取更多的利益,促使開發(fā)者開發(fā)更高質量的應用。
提升粘性的禮包和獎品也藏的太深,沒有在明顯的位置上露出,這些是還是能刺激到用戶的。
應用也有沉浸式布局,大多數也是在游戲類中出現,視頻的介紹也比較少,點擊視頻一下就變成全屏了,體驗不是很好。其他應用頁面也就顯得很單薄了,小編推薦也太不走心了,是誰給禮包就推薦誰么?
華為應用市場主打的賣點還有一個是多重安全保障,這也是用戶的一個剛需,每個應用都有一個人工復檢,至少心里踏實,這也是其他幾家Android陣營中應用市場沒有大力去宣傳的。對了,友情提示,OPPO軟件商店中也看到了人工復檢,雖然不清楚是什么時候有的,但也看到了大家對安全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了。
華為應用市場的賬號存在感還行,畢要得到一些禮包和權益還是需要登錄賬號的,也因為有付費的內容所以賬號的必要性就更強了,不過在賬號的推廣方面還是需要再多多強化,利用積分工具等等。
總結,華為應用市場大的特色就是有付費應用,但內容介紹的豐富度,社區(qū)化,工具化方面還是有很多的不足,還需要慢慢的補足和強化。在應用生態(tài)方面有綠色聯盟的支持,所以行業(yè)中也算有一定的影響力,能促使整個行業(yè)變的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是一個個人學習交流的平臺,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并不用于任何商業(yè)目的,我們已經盡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