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小米在業界掀起軒然大波,自研出了芯片。那么其性能究如何?騰訊WeTest帶您領略小米松果自研芯片的背后和搭載其芯片的小米5C的性能表現。
2017年2月28日14時。小米正式發布旗下子公司松果電子自主研發的SoC芯片“澎湃S1”研制成功并量產,耗時28個月。搭載其芯片的首款手機小米5C也同步登場。小米也成為繼蘋果、三星和華為之后又一家同時擁有終端和芯片研發制造能力的手機廠商。
不管耗時多久、研發多難、多燒資金,大多吃瓜群眾只關心芯片的能力如何。我們來看看芯片數據:“澎湃S1”擁有八核64位處理器,大核為主頻2.2GHz四核A53,小核為1.4GHz四核A53,使用28nm HPC工藝制程。GPU采用四核Mali-T860圖形處理器,相比上一代性能提高1.8倍,相同性能下功耗降低40%,獨特的AFBC+ASTC圖像壓縮技術,使得內存帶寬占用大幅減少。并通過14位雙核ISP處理器提升圖像處理能力,超感光提升+雙重降噪優化,帶來精致夜景畫質。
“澎湃S1”六大核心規格
發布會公布了“澎湃S1”與其他芯片的跑分對比
作為首款自研芯片,定位高端不太現實,只處于中端水平。性能足夠媲美高通驍龍625,但在工藝制程上,澎湃S1和聯發科P10一樣落后,均采用28nm的工藝。高通驍龍625則采用三星14nm的工藝,工藝制程上高通更勝一籌,如下圖所示。
大致了解完這款芯片,我們結合搭載該款芯片的小米5C看看,羅列了部分與游戲性能相關的配置,如下圖所示。
隨后在王者榮耀游戲測試中,如下方兩圖所示,上圖是均衡模式下的游戲畫面,可以看到游戲幀數在28幀左右(滿幀30),而下圖開啟了性能模式,游戲幀數也依然在28幀左右。省電的同時不以犧牲用戶體驗為代價,可以好評。但之前我們也分析過“澎湃S1”的工藝制程劣勢,長時間游戲體驗后,主打輕薄的小米5C在機身發熱和功耗表現勢必提高上升,其FPS的穩定性也會因此影響。受上述情況,本就容量不大的電池,續航時間也將大打折扣。
那么無論是面對輕度休閑手游還是重度動作手游,不同性能、畫面表現的游戲層出不窮,這款搭載自研芯片的小米5C能否經受考驗?我們期待上市后的性能測試大數據來證明。芯片間的廝殺除了跑分對比,性能測試報告也能對比你造嗎?
針對不同平臺手機中的游戲性能表現,騰訊WeTest的客戶端性能測試工具Cube提供了多項所有性能指標的檢測,并以騰訊手游質量為標準極速產出報告,不斷完善游戲體驗。Cube上線至今,經歷了不同產品的迭代測試,用戶們紛紛反映無法直觀的比較不同版本的性能數據變化,多份數據的切換不太便捷。如今Cube團隊針對上述痛點,新增功能:客戶端性能測試報告對比。測試同學只需輕松勾選加入對比,迭代數據多維比較,圖表形式一目了然。
1.鼠標懸停至右上方用戶信息,點擊“我的主頁”進入。
2.進入“我的主頁”后,點擊“CUBE報告”查看。
3.進入CUBE報告頁,可以看到有不同的“測試類型”。但請注意:同類型的報告才能進行對比,并且當前版本只支持“標準性能”、“重度性能”、“通用”這三個類型的對比,“Mono內存”和“資源分析”暫不支持報告對比。
4.選擇想要對比的“測試類型”,點擊每行報告后的“勾選對比”按鈕,勾選完成后空白區域會出現對比測試結果及“對比”按鈕。多支持七條相同“測試類型”報告勾選。
5.點擊“對比”后,呈現詳細對比緯度及報告數據,并提供標準值參考,方便用戶逐行對比。

… …
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是一個個人學習交流的平臺,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并不用于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盡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