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通過一個實際項目來練習一下吧。
首先我們寫了一個自定義UIView:MyView。初始化的時候接收一個沒有參數也沒有返回值的閉包作為參數,并存為自己的屬性:
typealias Action = () -> Void class MyView: UIView { var action: Action? init(action: @escaping Action) { self.action = action super.init(frame: CGRect.zero)
}
required init?(coder aDecoder: NSCoder) {
fatalError("init(coder:) has not been implemented")
}
}
接著我們在一個ViewController中初始化MyView,并且也保存為屬性:
class ViewController: UIViewController { @IBOutlet weak var label: UILabel! var myView: MyView? override func viewDidLoad() { super.viewDidLoad()
myView = MyView(action: testMethod)
} func testMethod() {
label.text = "haha" }
}
這vc的view上有一個label控件,在viewDidLoad時初始化myView,并且將自身的一個testMethod方法當做參數傳給了myView。
testMethod中設置了自身label的text。
這里體現了swift函數式的特性:函數可以自由的當做一個變量傳遞,并且是值類型。
這個例子影射里開發中一個常見的場景:一個tableViewCell中有一個刪除按鈕,通過閉包將方法傳進去,cell保存這個閉包;另一方面這個閉包被調起后,刪除某條數據后刷新數據源。
那么這么寫會產生引用循環嗎?
func testMethod() {
label.text = "haha" }
核心在這段代碼上,一個類的方法里設置自身的屬性,會捕捉這個屬性嗎?這個地方可以寫self,但是捕捉策略是unowned還是strong呢?
這個閉包的實現是不能自己聲明捕捉策略的:

于是就來驗證一下。運行起來后,push這個ViewController后pop出去(記得要進行兩次,好像只有一次Xcode有時不會啟動分析)。
接著點擊這個按鈕:

這個時候就進入了斷點模式,可以查看issue面板,注意選擇右邊Runtime:

有很多嘆號說明就有問題了。看內存中object的名字,有一條是Closure captures leaked。展開后點擊就可以看到這個issue對應的內存圖形展示在中間的面板中。
當然了,我們更多的時候是在debug頁面下查看:

注意到我們剛才的對象名:一個叫MyView,一個叫ViewController。我們pop了兩次,按理說內存里不應該有這個兩個對象,然而還是有兩份實例。所以,這里面引用循環了。點擊紫色的嘆號會出現Xcode分析出來的內存引用圖形:

有了這個圖就很容易看出來了:myView保持了action,action保持了testMethod,testMethod中因為設置了vc的label所以也保持了VC。所以我們可以確定:方法中隱式的self的捕捉策略是strong。這樣直接把方法傳入子view中會引起引用循環。
這樣就可以自己聲明捕捉策略。這樣的方式使用就和OC的block類似了:
myView = MyView(){ [unowned self] in self.label.text = "haha" }
不是直接傳入testMethod方法,而是在傳入的閉包中調用自身的方法:
myView = MyView(){ [unowned self] in self.testMethod()
}
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是一個個人學習交流的平臺,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并不用于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盡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