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的HTML/CSS風格指南上說,為了減少文件體積和加強HTML標簽的被解析能力,建議刪除非必需標簽。HTML5規范說明了哪些標簽是可以刪除的。
(考慮到這和開發者學到的HTML差別太大,這項建議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為了統一性和簡潔,應該刪掉所有的非必需標簽,而不是刪掉其中的一部分)。
example:
<!-- Not recommended -->
<!DOCTYPE html>
<html>
<head>
<title>Spending money, spending bytes</title>
</head>
<body>
<p>Sic.</p>
</body>
</html>
<!-- Recommended -->
<!DOCTYPE html>
<title>Saving money, saving bytes</title>
<p>Qed.
kgtm說:等到全面引入,應該還是比較有意義的,但是我覺得好一步一步來,每一步明確一下什么標簽不能加了。遵守“明確比模糊好”(The Zen of Python)的原則。
這樣不光對縮小文件體積有好處,對開發者也很友好,具有統一性。想想HTML4/4.1吧,每次該不該關閉<p>標簽我都會糾結:
如果p元素后面跟的是address, article, aside, blockquote, details, div, dl, fieldset, figcaption, figure, footer, form, h1, h2, h3, h4, h5, h6, header, hgroup, hr, main, menu, nav, ol, p, pre, section, table, 或 ul element,就不能關閉,如果父元素沒有內容并且父元素是一個HTML元素,不是a, audio, del, ins, map, noscript, 或 video 元素,也不用關閉。
Pxtl說:作為一個要用大量xml的人,根標簽然是非必需的……不可思議……
danjoc說:為什么Google要發布風格指南,不直接發布一種新的HTML形式,比如gofmt for html?讓軟件遵守這些規則比讓人遵守規則簡單多了……
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是一個個人學習交流的平臺,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并不用于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盡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