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的數據類型是非常弱的(不然不會叫它做弱類型語言了)!在使用算術運算符時,運算符兩邊的數據類型可以是任意的,比如,一個字符串可以和數字相加。之所以不同的數據類型之間可以做運算,是因為JavaScript引擎在運算之前會悄悄的把他們進行了隱式類型轉換的,如下是數值類型和布爾類型的相加:
3 + true; // 4
結果是一個數值型!如果是在C或者Java環境的話,上面的運算肯定會因為運算符兩邊的數據類型不一致而導致報錯的!但是,在JavaScript中,只有少數情況下,錯誤類型才會導致出錯,比如調用非函數,或者讀取null或者undefined的屬性時,如下:
"hello"(1); // error: not a function null.x; // error: cannot read property 'x' of null
多數情況下,JavaScript都不會出錯的,而是自動的進行相應的類型轉換。比如-, *, /,和%等算術運算符都會把操作數轉換成數字的,但是“+”號就有點不一樣了,有些情況下,它是算術加號,有些情況下,是字符串連接符號,具體的要看它的操作數,如下:
2 + 3; // 5 "hello" + " world"; // "hello world"
但是,如果字符串和數字相加,會是怎樣的結果呢?JavaScript會自動把數字轉換成字符的,不管數字在前還是字符串在前,如下:
"2" + 3; // "23" 2 + "3"; // "23"
字符串和數字相加結果是字符串,字符串和數字相加結果是字符串,字符串和數字相加結果是字符串,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1 + 2 + "3"; // "33"
這與下面是等價的:
(1 + 2) + "3"; // "33"
相比之下,下面的結果是不一樣的:
1 + "2" + 3; // "123"
但是,隱式類型轉換,有時候,會隱藏一些錯誤的,比如,null會轉換成0,undefined會轉換成NaN。需要注意的是,NaN和NaN是不相等的(這是由于浮點數的精度決定的),如下:
var x = NaN; x === NaN; // false
雖然,JavaScript提供了isNaN來檢測某個值是否為NaN,但是,這也不太精確的,因為,在調用isNaN函數之前,本身就存在了一個隱式轉換的過程,它會把那些原本不是NaN的值轉換成NaN的,如下:
isNaN("foo"); // true isNaN(undefined); // true isNaN({}); // true isNaN({ valueOf: "foo" }); // true
上面代碼,我們使用isNaN來測試后,發現字符串,undefined,甚至對象,結果都返回真!!!但是,我們總不能說他們也是NaN吧?總而言之,得出的結論是:isNaN檢測NaN并不可靠!!!
幸運的是,有一種可靠的并且準確的方法可以檢測NaN。我們都知道,只有NaN是自己不等自己的,那么,我們就以使用不等于號(!==)來判斷一個數是否等于自身,從而,可以檢測到NaN了,如下:
var a = NaN; a !== a; // true var b = "foo"; b !== b; // false var c = undefined; c !== c; // false var d = {}; d !== d; // false var e = { valueOf: "foo" }; e !== e; // false
我們也可以把這種模式定義成一個函數,如下:
function isReallyNaN(x) { return x !== x; }
OK,NaN的檢測方法就是這么簡單,我們下面繼續討論對象的隱式轉換!
對象是可以轉換成原始值的,常見的方法就是把它轉換成字符串,如下:
"the Math object: " + Math; // "the Math object: [object Math]" "the JSON object: " + JSON; // "the JSON object: [object JSON]"
對象轉換成字符串是調用了他的toSting函數的,你可以手動的調用它來檢測一下:
Math.toString(); // "[object Math]" JSON.toString(); // "[object JSON]"
類似的,對象也是可以轉換成數字的,他是通過valueOf函數的,當然,你也是可以自定義這個valueOf函數的,如下:
"J" + { toString: function() { return "S"; } }; // "JS" 2 * { valueOf: function() { return 3; } }; // 6
如果,一個對象同時存在valueOf方法和toString方法,那么,valueOf方法總是會被優先調用的,如下:
var obj = { toString: function() { return "[object MyObject]"; }, valueOf: function() { return 17; } }; "object: " + obj; // "object: 17"
但是,多數情況下,這都不是我們想要的,一般的,盡可能使valueOf和toString表示的值相同(盡管類型可以不同)。
function point(x, y) { if (!x) { x = 320; } if (!y) { y = 240; } return { x: x, y: y }; }
這個函數會忽略任何的真值為假的參數的,包括0,-0;
point(0, 0); // { x: 320, y: 240 }
檢測undefined的更加準確的方法是用typeof操作:
function point(x, y) { if (typeof x === "undefined") { x = 320; } if (typeof y === "undefined") { y = 240; } return { x: x, y: y }; }
這種寫法,可以區分開0和undefined的:
point(); // { x: 320, y: 240 } point(0, 0); // { x: 0, y: 0 }
另外一種方法是利用參數跟undefined作比較,如下:
if (x === undefined) { ... }
總結:
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是一個個人學習交流的平臺,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并不用于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盡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