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蘋果在UX與時尚設計上遭遇雙重滑鐵盧,我們還稱之為好設計嗎?
盡管在發布前就炒作了好幾年,Apple Watch的銷量還是一路下滑。
在Apple Watch發布前沒多久,蘋果就宣布這一次不會打破以往的銷售記錄,這可不是什么好兆頭。現在從第三方分析公司Slice Intelligence的一份新報告來看,發布之日至今,Apple Watch的銷售額下滑了90%。這可是個很大的數字,因為這代表著口碑問題——早期的購買者沒有成為自發的水軍。此外,這份報告還顯示了一個問題,在可穿戴設備這個市場里,Fitbit比蘋果更賣座。蘋果可能已經擊敗了像Pebble這樣生產智能手表的公司,但并沒有瓦解那些生產可穿戴設備的較大公司的市場。
試想一下,在iPad發布幾個月之后,我們發現它還是沒賣過一些款式的Windows平板電腦。幾百萬只的銷量聽起來不錯,但比起我們期待蘋果所帶來的那種轟動效果差得太多。僅僅幾個月之后銷售額就急劇下滑了?這可不是什么好兆頭。
Apple Watch沒能成為可穿戴設備市場的當下流行。對蘋果來說,這就是失敗。
Apple Watch還會東山再起,像iPad那樣兩年賣個1億臺,還是像iPhone那樣三年賣個1億部?還有時間——不過沒有這樣的趨勢。(公平來講,這份預測是基于Slice公司收到的電郵數據,而不是基于蘋果自身的數據)即使大方地四舍五入一下,Apple Watch還是沒能成為可穿戴市場的寵兒。對蘋果來說,這就是失敗。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對于那些崇拜甚至只是欽佩蘋果設計師的人來說,答案可能聽起來近似異端邪說:如果蛻去所有精雕細琢的金屬外殼,蛻去鎂光燈下的精致外觀,Apple Watch并不是真正經過精心設計的呢?
到目前為止,Apple Watch似乎不怎么有用,也沒有那么時尚。

它其實沒那么好用
早期的評論滿是試探性質的批評,還有針對為什么要先擁有Apple Watch的復雜解釋。《紐約時報》:需要浪費三天,困惑而沮喪地學習使用它。其他人指出:(它)技術性能差,缺少有意義的應用。很多評論中都包含這樣的警告:“它誰都不適合……”TechCrunch發布了一條很有影響力的評論,指出Apple Watch的一種使用方式,也成為了它的號召力:掃一眼屏幕,節省時間——就好像所有的青少年和老奶奶都喜歡花上500美元只為了每天節省幾秒的時間。(此外更多情況下,人們收到的是一條手表提示,讓佩戴者查看手機。)
蘋果并不是不時尚,不過時尚轉變的節奏可比iPhone兩年的更新周期要短得多。
在發布前,大部分開發人員抱怨蘋果把Apple Watch的功能限制得太死,難以創造豐富、有意思的體驗。大概是為了保護Watch有限的電池壽命,應用都在iPhone上運行,還禁止了傳感器和觸覺反饋技術。另外很多圖形元素必須下載到Watch上,而不是源生自帶。蘋果已經發布了一個新的SDK來放寬其中的一些限制,用戶體驗肯定有所提升,不過目前限制還沒完全解決掉。
從用戶體驗的角度來看,目前尚不清楚蘋果是否找到了人們如何與Watch互動。考慮到Watch有四種通知類型:“glance”(一瞥),short look(短時通知)、long look(長時通知)以及只在數字表盤內彈出的那種通知。有時候會有你需要的信息。有時通知只是提醒用戶打開iPhone上的應用。蘋果是否找到了合適的方式來使用自己發明的工具,我們不得而知。盡管有三種不同的觸摸界面——基本觸摸、Force Touch和Digital Crown,Watch仍舊十分依賴蘋果的語音識別功能Siri,對聽覺有很大壓力。
不夠時尚
你的Apple Watch去哪了,Drake?

你的呢,Karl Lagerfeld?藏在袖子里了嗎?

盡管Beyoncé還在Instagram上偶爾戴一下她的金表帶蘋果(誠實點來講,肯定是蘋果偷偷贊助的,我們過個40年拿到回憶錄時就能看到)。

從兩方面來看,名人興趣衰退可能標志著新酷元素的冷卻。這不是Watch的錯,而是因為蘋果也無法抵擋時尚的風向轉動,時尚轉變的節奏可比iPhone的更新節奏要快得多了。也許Apple Watch有一陣子光鮮奪目,不過現在就算不差,至少也是普通貨了。
我們先忽略掉單純從一張精心策劃的圖片里預測Beyoncé的日常科技與時尚選擇有多難。她不會每天戴同一塊表;她為了追逐時尚每天都會更換扮相。什么時候戴它?
平日穿戴的一塊漂亮手表,與結婚戒指和黑皮鞋搭起來合適,低調不搶眼。你可能會經常佩戴,但不會一直戴。
但Apple Watch不只是一件珠寶。不天天戴勞力士也不是什么大問題。不天天戴Apple Watch,又怎么進行購買支付、證明身份還有查看郵件這些事情呢?對Apple Watch來說,想要取代手機的功用,甚至部分取代,就必須得一直佩戴。而看起來——至少根據我對名人Instagram的科學分析,(And we're talking about gifted $17,000+ version here, which at least brings the cachet of excess. 入門級模型可能更加無害,但仍是智能手表,智能手表仍是你腕上的Segways。
蘋果考慮的仍是ID而不是UX
所有這些都指向Apple Watch的根本缺陷:這是一件短視的工業設計杰作,曲面玻璃之下的微芯片用Velcro牢固而優雅地鎖住。太過注重外觀導致忽略了軟件體驗。而諷刺地是,能夠抵消令人失望的UX體驗,還有日日戴著同樣手表枯燥性的,正是軟件體驗。

Apple Watch的網頁上有一大堆各式各樣的外觀,但終你買到的Apple Watch只有一種樣子,軟件幾乎沒有什么樣式的改變。
蘋果尚未對第三方開發者開放電子表盤,即便開放,表盤本身也很難避免看起來死氣沉沉,像隨時會耗盡電池而亡。
雖然執行得很好,卻本身設計卻不怎么樣,這正是Apple Watch走向衰亡的原因。實用方面:難以使用,而且不解決有意義的問題。時尚方面:缺乏亙久的內在核心,也跟不上快時尚的節奏。
我不確定Apple Watch想要崛起,是否得解決所有這些問題,不過至少也得解決其中一個。在此之前,Apple Watch還是“不適合任何人”。很明顯,沒能像大家預期的那樣好。
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是一個個人學習交流的平臺,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并不用于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盡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