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HTML5(以下簡稱“H5")風生水起。巨頭涌入,國際如微軟、Facebook;國內如百度、微信。
幾經探索,終無成效。2013年的H5,幾乎被打入冷宮。衰極而盛, 2014年,堪稱H5引擎裂變年。
兩大引擎公司APICloud、白鷺成立,且獲得巨額融資,發展勢頭良好。前者更擅長非游戲類APP,后者則是專業的游戲引擎。兩相組合,涵蓋了所有類別的H5應用。
在H5行業,引擎屬于金字塔頂端,上層變動的開始,是否意味著平臺、應用層也將掀起一場顛覆運動?
偶遇HTML5
APICloud創始人劉鑫說,自己做H5純粹是誤打誤撞。“三年前,本來只想做一個引擎,用網頁技術開發APP,沒界定是H3還是H4,結果H5火了。我就想這是個熱點,干脆捆著它做吧。”
當時的H5正值風生水起。2010年,蘋果CEO喬布斯親自為它站臺:H5將在移動端取得勝利。盡管很不幸,這個人后來死了,但依然把H5這個概念捧得通紅。
2011年3月,微軟舉辦H5游戲、音樂APP大賽,說要把它與瀏覽器、系統深度結合。8月,中國互聯網大會上,谷歌高層賈思丁預言:H5將指引瀏覽器發展。年末,斥巨資打造H5游戲平臺。
下半年,話題在國內傳開。百度、騰訊先后加盟W3C(萬維網聯盟),參與H5標準的制定,甚至有傳言稱,騰訊正密謀建成國內首個H5應用商店... ...
事后劉鑫總結,那次創業完全考慮的是市場策略。“我把原來的業務砍掉了,請了一個全新團隊,做H5移動應用引擎,給企業做商業項目。”
與原生應用相比,H5應用帶來了幾個突破(如圖表),尤其對開發者來說,節約了大量成本。
“我的客戶是PC時代的站長,他們都需要把網站移動化,我就提供移動化插件,裝到網站上后,用鼠標一點,就能自動生成一個APP出來。“劉鑫說道。
那一年,H5游戲生態遠未成熟,倒是PC端休閑類游戲、手游滿大街開花。陳書藝08年創辦的奇矩互動,就是基于這類需求而興起:兩個領域,他都留下了代表作品,如《微派對》、《決勝三國》。
提及H5未火的原因,陳書藝表示:“那年的高端旗艦機——三星Galaxy S2,連GPU都沒有,相當于一臺PC沒有顯卡,怎么做H5游戲?”。
盡管H5呼聲很大,但對于H5而言,不論是游戲應用還是非游戲應用,時機都不夠成熟。
果然,等到喬布斯去世后,這一現象開始顯著,巨頭開始動搖。
2012年,Facebook首先調整策略。先是6月,一批游戲開發商宣布退出,如德國Wooga,在發布一款游戲后,宣布停止H5開發。9月,Facebook宣布全盤放棄,CEO扎克伯格稱,H5應用性能差到不能忍受,只能將其重新改寫為原生應用。
反觀當年的蘋果,除去支持播放H5視頻外,其余幾乎無作為。喬幫主的絕大多數主張,也被一并帶入墳墓。
就這樣,陳書藝在原有的路上繼續成功,直到一件事發生,將他從云端摔到谷底。“我是個產品技術宅,也想體驗下當企業家的感覺,于是急于謀求上市。”
巔峰期,陳書藝一款游戲能做到3000萬月活躍用戶,每月流水近1000萬。他驕傲了,找來了6-7個VC,都給他估值4000-5000萬美元。
恰好,曾經大的日本手游平臺找到他,希望與他合作。前者還大花力氣,在全球收購了許多手游平臺。“這意味著,我的產品能賣到世界各地。我感覺抱到了大腿,甩都能把我甩飛。”陳書藝回憶,這件事曾讓他篤定,上市這件事就這么成了。
結果2012年又發生了幾件大事,使其上市夢想破滅:1、經濟危機出現。2、日本大地震。3、政府及自身政策調整。合作伙伴終止了合作,“我一下子被吹到天上,又狠狠被摔到地上。”陳書藝感慨。
這段經歷對他傷害巨大,曾一度不愿提及。出乎意料的是,低谷期的陳書藝做了許多前瞻性思考,比如是不是要放棄手游,轉向H5?對他后來的“二次創業”幫助很大。
再創業思考
陳書藝低谷時,劉鑫的日子也不太好過。“做得時機太早,大家不知道我是干嘛的,我要去教育市場。”
時逢H5在國內掀起大討論:未來主宰者到底是H5應用,還是原生應用?劉鑫就借勢參與了一把,這場論戰不僅教育了市場,更清晰了他的創業方向。
“參與者都跟打了雞血一樣,甚為瀏覽器廠商,其中又以百度為典型。”劉鑫回憶。
2012年9月,百度召開“世界大會”,推出了“7種武器”,如云存儲、開發引擎、瀏覽器內核,欲圍繞H5建立一個生態圈。百度高級工程師李銘浩回憶了當時的背景:“在PC端,百度搜索擁有絕對入口。而一到手機上,入口變成了各種APP,百度希望通過H5,把用戶重新拉回搜索框里。”
用戶體驗讓位商業邏輯,曾讓百度陷于口水之中。劉鑫認為,百度是在“強奸用戶”,“扭曲用戶的真實需求,把自己的商業邏輯強加上去。”
百度設想的模式是"瀏覽器+H5":用戶通過瀏覽器搜索H5應用,繼而使用。劉鑫認為行不通,原因有二:1、用戶習慣已形成。2、用戶一少,給開發者帶來的價值也減少。
經過一年的探索,百度遭遇了試錯:不論是用戶還是開發者,都沒有起量。
那么哪一種模式更適合H5?劉鑫認為是“原生+HTML5”混合模式:功能、模塊已按原生APP框架開發好,調用則用的是H5技術,看上去與原生app很像。“因此,我們依賴的是桌面與應用商店。”
這場論戰結束后,劉鑫大致把混合模式普及了一遍。到2013年時,市場接受程度就很高了。
2013年,陳書藝也開始思考再次創業——做H5開發引擎。
“手游即將進入巨頭紛爭時代,你的對手將是完美、巨人等,初創公司根本玩不起。”另外,開源游戲引擎Unity、Cocos等普及后,手游玩家不斷增多,競爭日益激烈。
借鑒PC端的經驗,當硬件性能過剩時,端游會往頁游轉,手游也可能如此,從原生往H5游戲轉。
回頭再看硬件,安卓已經成熟,手機CPU 8核已是主流,GPU性能也非常強大。“我曾做過測試,建一個3D原形,去跑像龍之谷那樣的游戲,手機GPU性能比PC還強。”
陳書藝把硬件、軟件、網絡(4G)全思考了一遍,發現少了一個環節——引擎。“當年頁游能火,因為它有Flash,這里面有兩個東西,一個是播放器,一個是開發工具。而H5缺少類似環節,我就準備把它補上。”
審視同行們
與劉鑫、陳書藝一樣,行業里還有許多H5生態的擁抱者,不僅是技術,它們還想從平臺、應用層面,構建出一個生態鏈條。它們主要分為兩類:1、瀏覽器廠商,如百度、UC。2、綜合APP,如微信、微博。
自“7種武器”失利后,2013年世界大會上,百度推出了“輕應用”。會上,李彥宏否定了兩種模式。
1、應用商店模式。應用數量增多時,長尾開發者生存狀況并不樂觀,99.9%的中長尾應用下載量僅僅占到總下載量的30%。
2、微信公眾賬號模式。“推廣模式也存在支持匱乏、體驗不完整等情況。”
他提出了“輕應用分發”模式:用戶可通過百度搜索,使用無需下載的輕應用。這意味著百度已放棄生態圈計劃,把戰略重心壓在了H5應用上。
當時,UC瀏覽器也發布新戰略——圍繞瀏覽器這個“超級APP”打造輕應用生態。事實證明效果也不好,用戶不習慣這種“大瀏覽器+H5應用”模式。“我曾做過一些測試,把游戲輕應用放在百度上推,每天就幾十個IP。再把它們放到UC上,瀏覽量還是很低。”高考派創始人黃榮明表示。
“輕應用需要一大堆開發者支持,而2013年,原生APP已經非常成熟,要讓開發者再遷入輕應用,這個代價是非常高的。”百度高級研發工程師李銘浩反思。
倒是微信的公眾號對H5的刺激作用較大。2013年3月,微信推出開放平臺“自定義菜單”,這個菜單可以理解為一個控件,可跳轉至H5頁面。而后,微信擴大公眾平臺開放接口程度,開發者可以接入各種H5應用(如游戲、營銷)。
“微信還是有著較強的傳播價值,我曾做過一個小游戲,在微信上推廣,一天訪問量突破了80萬,流量還是不錯。”黃榮明表示。
微博也一直未放棄對H5的嘗試。2013年來,新浪微博力推開放平臺,鼓勵開發者接入輕應用。“我在里面有認識的朋友,產品在應用中心首頁掛了1-2天,效果還是不明顯。”
這幾種模式,劉鑫較為看好的是微信。“有很明顯的起量,并且被很多人重視到了。”但他認為,若從整個生態角度來看,若全部堵在微信上,長期不看好。“百度、微信都是擁抱H5生態的。“但我不是,我只把H5當成技術。”
引擎裂變年
今年是H5引擎裂變年。
2014年初,劉鑫成立APICloud:與原有業務不同的是,之前是向企業賣產品,而現在是一個全免費開放引擎(側重非游戲)。
公司成立天,劉鑫獲得北極光500萬美元投資。接下來9個月里,劉鑫一直忙于團隊搭建。9月15日,產品正式上線。“近兩個月的成績,超過了我們過去兩年的總和。”
劉鑫的成績是水到渠成的,而陳書藝是爆發式的。今年6月,陳書藝創辦了白鷺引擎,它能幫助開發者快速地創建H5游戲。
7月,神經貓的躥紅,使得H5再次成為矚目焦點,而這款游戲使用的就是白鷺引擎。“它只需一個程序員外加一個兼職美工,一個下午就做出來了。使用白鷺引擎后,他們不需要從0開始做界面、動畫。寫幾行代碼就實現了。”神經貓的畫面雖然不精致,卻在上線短短三天后,訪問量過億次。
11月,白鷺獲得順為資本1000萬美元注資。
陳書藝總結,白鷺引擎能給開發者帶來幾點好處:
1、技術門檻低。市面上一個Unity、Cocos工程師便宜是8000元,較好的30000-40000元。“我們把技術門檻降到更低,幾千塊就能招到一個人。”
2、減少人力成本。“一款游戲,若平時需要10個人,我們可能只需要6個。”
理論上說,APICloud與白鷺引擎組合起來,可以開發一切H5應用。前者擅長非游戲類,后者則是專門的游戲引擎。與APICloud相同的是,白鷺引擎也支持混合模式應用,但不僅限于此。11月19日,陳書藝舉辦了一場H5移動游戲大會。現場,他展示了10幾款產品,品質與原生APP相差不大。
但H5的終應用場景究是怎樣?是瀏覽器、應用商店、綜合APP,還是操作系統?劉鑫與陳書藝均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陳書藝稱會是操作系統。“微軟正在開發一個操作系統——Windows 10,這是一個云操作系統,能為微軟所有硬件(平板、手機)提供統一平臺,上面安裝的所有應用都是H5應用。”陳書藝透露,微軟正在與之戰略合作,用白鷺引擎開發H5游戲。
劉鑫表示,這種想法有可能,但或許會有一個問題。“盡管在10月份,H5標準已經確定,但涵蓋的功能太少。在功能調用上,是否能夠控制攝像頭的閃光燈、音頻運動傳感器、藍牙更新?另外在適用性上,它可能只適用40-50%的設備。”
那么,剩下的標準誰去做?“W3C不行,它不是商業機構,必須得到系統廠商的支持,比如谷歌。”劉鑫認為,如果谷歌能把Chorme做成,web OS起來了,這是H5好的時機。
然而,谷歌這么做的可能性很小。盡管去年11月,Chorme宣布進軍“輕應用”,但數量遠低于安卓。畢,這兩個產品一疊加起來,顛覆大于共生。
今年4月,有記者問谷歌高管桑達?皮恰:會不會做一個Chorme OS手機?桑達說不會,安卓表現得很好。
由此可見,Chorme終的命運,很可能如百度一樣,戰略步步退縮,從重建生態圈的“7種武器”,后濃縮為今年的“直達號”。
本文來自:i黑馬
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是一個個人學習交流的平臺,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并不用于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盡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