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分理解業務邏輯的前提下,科通芯城打造了足夠好的后臺,然后于2012年“等”到了關鍵的前臺微信。通過線上的工具把科通芯城的線下信息打通,效率的提升則意味著創業者可以真正把精力放到“服務”上,隨之而來的即是客戶粘性的增加、社區的養成……簡言之,走向了正循環。
所以,科通芯城創始人康敬偉向《創業家》評價微信的作用是,“Sky is open 。”
在2014年8月的期重度垂直——黑馬O2O特訓營(第二期將于12月11-12日開營)上,科通芯城技術總監任福平向學員們分享了科通芯城玩轉O2O的過程中,打造高效IT系統、深度理解微信的邏輯。
對第二期重度垂直班感興趣的人,可致電馮女士:13811444279
微信誕生前,科通芯城技術部門的主要工作是打通業務系統跟網站。但這個事兒不太容易。在PC互聯網時代,我們一直沒解決內部數據和業務流程交互不暢的頑疾。
PC互聯網時代的信息交互模式堪稱守株待兔。它的典型場景是:我已經通過網站告訴客戶他的貨物正在裝車,但他不登陸網站就獲取不了這個信息。客戶可以在瀏覽器上安裝“郵件提醒”之類的擴展,但把電腦一關客戶還是看不到。我們也可以通過短信提醒客戶,但那需要花錢買,而且同樣是單向的發布信息。事實上,PC互聯網時代我們只能被動的發布信息,用戶要得到信息只能主動去獲取。
移動互聯網跟PC互聯網的區別就在于它可以完成交互。(app開發公司)我們通過APP尤其是微信,可以雙向實現信息的發布與傳遞。一旦我們能把精準的信息推送到你的手機上,人和服務就真正聯系起來了。
微信公眾賬號推出時,我們并沒有立刻把它的定位和它所蘊含的哲理想清楚,我只是按照康總的指示在我們的公眾號“芯云”上做了個“庫存查詢”的功能。
幾個星期的時間內,我們完成了技術攻關。科通芯城的業務員覺得“庫存查詢”解決了他們的剛需。以前他要獲得庫存數據,必須通過比較長的溝通過程——比如找客服或登錄網站,現在他輸入型號,點一下查詢就行。
隨后我們往解決業務人員剛需的方向上又走了一步。PC互聯網時代,科通芯城內部的工作流程的審批效率不高。因為PC不能移動,如果管理人員在外面坐地鐵他的確不能去審批。如果我們能夠把審批動作平滑的移動到手機端,那就可以解決公司內部的“溝通”問題。
某種程度上,科通芯城的業務流程現在已經嵌入到了芯云里。
每周五,我們的高管都會通過芯云準時收到他所管理的事業部的業務數據,比如這周有多少交易單數、開發了多少新客戶等。以前高管要通過財務、客服才能拿到這些數據。科通芯城的員工通過微信可以查詢到自己的訂單狀態、發貨時間、應收款、客戶信息、通訊錄等數據。就是說,業務人員可以通過微信獲得日常工作中需要的信息,他就可以把精力放在開發新客戶等方面。
我們用了大概一兩個季度的時間釋放微信對科通芯城內部的價值,然后我們就把視角轉向外部。芯云的開發是有優先級的,我們先對內然后再對外。因為它無論對內還是對外都是為了解決數據傳遞的問題,如果我們都沒辦法把對內的數據流搞準確的話,開發對外的功能也沒意義。
芯云正在實現的目標之一是精確化管理客戶。當客戶關注芯云以后,我們要在PC端后臺區分出采購、研發、高管。我們還要區分出他們分別屬于哪些行業,通常使用什么產品等等。然后我們通過芯云對這些特定的人群做精準的營銷。對高管,我們會推送一些人生哲理、養生、游學等內容;對研發人員,我們會推送產品的方案信息、技術交流、職場變動等內容;對于采購,我們會推送業務數據、促銷信息等內容。精準的對粉絲推送我們認為他所需要的信息,目前只有我們能做到。
這種精準推送可以保證我們這個社區的用戶粘度,再就是能促進科通芯城的品牌影響力。我們肯定會在內容中植入自己的產品信息,但這種夾帶的比例不會很高。我們還是希望客戶能從我們推送的信息中獲取到養分,這樣當他真正有采購需求的時候,會在時間會想到科通芯城。而一旦他成為我們的客戶,他就能感受到科通芯城的芯云等高效率服務。我相信即便客戶之后從A公司跳槽到了B公司,他也很可能會繼續從科通芯城采購芯片。
關注芯云的客戶通過它與科通芯城進行緊密的數據交互,終完成訂單。目前關注芯云的客戶產生的銷售額已經達到了公司銷售額的80%。科通芯城現在的交易客戶有兩個入口,一個是Web,一個是芯云星云移動互聯網,兩者承載的功能類似。
現在把微信公眾賬號用于企業服務的公司本來就不多,做得好的就更少了。事實上,要想做到芯云90%的程度,幾十萬元差不多就夠了。我們在微信的投資大概就幾十萬元。而且即是微信沒有給我們特權,我們也能把芯云目前90%的功能做出來。
開發芯云這樣的產品的難點,不在于是否理解微信,而在于要想清楚微信公眾賬號的定位。就是說,你要用公眾賬號做什么、什么時間點去做、做到什么程度……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這才是做產品的智慧。
微信只是一個交互的窗口,你通過微信請求的數據可能是來源于我們的ERP,可能是來自我們的WMS倉庫管理系統。做一個很孤立的微信賬號相對比較簡單,但你要把它的功能跟公司后臺的數據系統進行對接,那么就需要花一點時間。
很多公司把電商平臺定義為銷售單元,把企業內部的IT系統定義為支持單元,這樣如果它們之間的對接有鴻溝,整個公司的數據流的準確度就會大打折扣。比如電商平臺上面接了一張訂單會馬上告訴消費者“訂單已經被確認”,但事實上公司內部的ERP系統可能還沒有把它確認為訂單。類似這種時間差、數據打架的細節累加起來,用戶體驗的差距就出來了。科通芯城的電商銷售平臺、微信、APP和我們內部的IT系統是打通的。你在芯云上下了訂單,我們要等內部的ERP系統確認過后才會給客戶反饋“訂單已經被確認”。
本文來源:i黑馬 作者:和陽
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是一個個人學習交流的平臺,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并不用于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盡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