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周,阿里小微金服正式宣布更名螞蟻金服,并宣布了其金融戰略。此前作為螞蟻金服的主體,支付寶在O2O領域的嘗試頗多,當天關于螞蟻金服O2O戰略依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發布會上,螞蟻金服多位高管就O2O相關戰略進行了分享,筆者發現,螞蟻金服仍會由線上支付切入,致力于幫助傳統商戶借助線上支付實現線上線下的連接,為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而螞蟻金服認為線下場景完成線上支付靠譜的方式,依舊是掃碼。
移動互聯網沒有線上線下之分
移動互聯網使得隨時隨地永遠在線變成現實,對于人來說,其實已經沒有線上線下之說,因為同一時間,他即在線上,也在線下,可以區分的,只是線上場景和線下場景。
彭翼捷(螞蟻金服國際業務副總裁):我一直沒搞清楚O2O是線上到線下還是線下到線上,我覺得它沒有必要搞清楚。今天你會發現,當移動時代,我們隨時隨地永遠在線,所以根本沒有線上線下這一說。我們希望搭建全球的商戶網絡,讓支付寶用戶跟這些商戶連接的時候帶來不一樣的體驗。現在我們連接了2000多個商戶,現在中國的支付寶用戶去哪去得多,用什么多,先把他們服務好。
樊治銘(螞蟻金服國內事業群總裁):移動互聯網的出現使每個人實時在線。另外由于中國是手機制造大國,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像農村市場沒有PC機但有手機,所以我們要以能力為服務核心,數據為服務核心提供給大家。舉個例子,原來到銀行里面,銷售人員告訴我們這個理財產品怎么好,收益多么高,買了之后一年兌現他講沒辦法兌現,這是很多理財產品產生糾紛的地方。今天由于支付寶積累下來的10年消費數據,還有人的判斷,我們推出數據的服務,根據你消費的能力,收貨地址等很多考核標準,給你需要的理財標準。我們以場景提供理財,比如幾個人一起吃飯,聊天說剛剛買了招財寶,我有支付寶錢包的話,馬上就可以進行購買,這種場景是時時刻刻發生在我們身邊的。
螞蟻金服O2O在于線下場景切入
對于阿里電商,O2O模式在于如何將線上品牌電商和線下實體店打通,實現數據互聯,通過提高線上線下協同來提升企業經營效率。螞蟻金服則不同,其O2O模式更多是線下的生活服務場景,如何借助互聯網,改變線下生活服務的體驗。
樊治銘:天貓和淘寶的O2O是和線下服務商的合作,線上的品牌店和線下的品牌店的連接怎么打通數據,怎么告訴用戶有這樣的優惠。螞蟻金服要做的,是出行、未來醫院、便利店這些,螞蟻金服已經投入非常多,也取得不錯的成績。包括自動售貨機,身邊的校園、工廠已經能夠嘗試用支付寶很簡單地買一瓶飲料。我們兩個集團做著不同的針對O2O的市場,這塊會一直走下去。
樊治銘:O2O的戰略我們有非常多的思考。未來醫院,包括超市,O2O線下的進展我們并不是考慮螞蟻金服要去做什么,而是考慮商家需要什么。舉個例子,進入超市的原因是商家對零錢的管理、假幣的管理;未來醫院其實就是消費者掛號難的問題。單品管理的問題不是螞蟻金融在做,而是天貓淘寶在做,之前我們入股銀泰,就是基于這方面的思考,未來拿到這個商品直接一掃碼,庫存就消掉了。為什么今天線下的商品沒有很快轉到我們商品庫里面,很大的問題是商品碼的問題,美國像沃爾瑪這些零售商商品一入庫就有商品碼,買完庫存馬上就可以消掉,這一塊阿里已經有很多考慮,產品也在推進。
掃碼靠譜,但創新要穩妥
掃碼支付因其操作簡易且沒有更高的硬件設備投入,依舊被視為線下場景有前景的線上支付方式。不過在安全上,螞蟻金服態度變得更為審慎,這在螞蟻金服發展方針中“穩妥創新,擁抱監管”八個字中可見一斑。
樊治銘:從某種角度來講,我們現在可能更注重掃碼支付。NFC從70年代就有,到現在沒有做成普及的支付工具,我個人認為它還是自身有缺陷。移動互聯網到來之后,掃碼支付可能會有非常大的發展。舉個例子,我經常去一家小店吃烤串,突然有一天它桌上掛一個支付寶錢包的二維碼,一掃就把錢付掉了,即時到賬。三四線城市,我們還沒宣傳這么去做,現在開始,我們會更加致力于給農村,包括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
彭蕾(螞蟻金服CEO):(就二維碼問題)和監管的溝通一直沒有停過。碰到這樣的問題原因在于,這種創新對技術的安全、對于用戶體驗的安全、對用戶資金的保護上面有沒有隱患,換做我是監管部門的話我也會擔心。螞蟻金服對客戶的影響非常大,對于創新更加審慎的態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包括在螞蟻金服未來的發展方針中,在創新前面加上了穩妥兩個字,我們做的不是游戲的創新、娛樂的創新,而是金融的創新,金融是有風險的,這是我們深刻學習的過程,同時我們擁抱監管。監管的力量是一個非常好的力量讓我們去對焦,讓所有的創新,所有對新的領域的探索不斷地對焦,對焦可以讓我們調整到非常穩妥的狀態,更加穩妥更加有效率地去推進業務。具體到業務,停了,開了,重啟了,或者有什么問題再停,這是我們做金融要去學習,要去適應的狀態。現在很多業務我們也是隨時在調整,包括負責大安全的風控指標,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要做一些調整。這些都是在安全、創新、體驗中間找到一個平衡,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
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是一個個人學習交流的平臺,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并不用于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盡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