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就,現如今創業熱潮仍在持續,對于創業公司本身的關注相對比較缺乏。
本位參賽選手,CLN公益創投創始人劉獻忠先生,法學碩士,曾任美資律所高級律師及國際慈善機構法律顧問,原大成律所高級合伙人。長期從事公司法人司法實踐及理論研究,對專業人士商業需求有深入理解。擁有豐富商業經驗的他意識到,目前市場上對于創業和公司之間的關注不夠。
他意識到,目前初創公司融資渠道極其匱乏,風險投資資本數量是有限的,而如今越來越多創業公司需要投資,這就導致資本愈加缺乏。與之相對的,民間資本嚴重缺乏投資渠道,在傳統法律以及公司體制之下,民間資本投資創業公司的途徑只有股權眾籌,而股權眾籌目前缺乏有力的監管體系,亂象頻發,不僅打擊了民間資本的投資熱情,也提高了投資難度。
通過對創業公司的總結分析,劉獻忠先生意識到,創業公司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個階段代表公司的過去,以自有資金做公司;第二個階段代表公司的現在,以風投資金做公司;而第三個階段,也就是CLN公益創投項目的階段,代表公司的未來,他以社會資金做公司。
前面兩個階段都是目前常見的創業公司模式,那么所謂的創業公司3.0又是什么呢?劉獻忠給出了答案,那就是公益公司。
用劉獻忠的話解釋,公益公司就是一種“用公益募資做公司,用公司利潤做公益”的公益模式。即用公益眾籌方式募集發展資金,經營利潤全部用于公益或慈善,股東不再分紅但獲得股權增值回報,從而實現受助人、公司、股東三贏。
公益公司同傳統公益機構的區別在于:傳統公益機構無獨立商業模式,以基金會運作,用募資做公益,捐款人是直接獻愛心;而公益公司則有獨立的商業模式,以公司制運作,用利潤做公益,出資人(即捐款人)成為股東獲得股權增值回報,同時以紅利間接獻愛心。
“傳統的創投以追求利潤為目的,而公益創投專注于投資公益公司,具有公益與慈善性質,在做公益的同時實現財富增值,在財富增值的同時做慈善和公益,是一種全新境界的創投。”劉獻忠自信的說道:“我們的CLN公益創投基金,在賺利潤、做公益的同時,將終在全世界確立公益公司理論,推進國家公益立法,引導創業公司采用公益公司體制,在為創業公司解決發展資金的同時為慈善事業提供可增值的資金來源,以實踐推動公益公司成為一個可行的經濟理論,沖擊諾貝爾經濟學獎。”不僅如此,他還認為:“作為家民間設立的公益創投基金,必將確立本行業的龍頭地位,開辟一個全新的公司和公益模式,永久載入史冊。”
“我認為本次“匯新杯”新興科技+互聯網創新大賽是一個很好的平臺,上面有很多機會,就要看你自己會不會爭取。”后,談到參賽訴求,劉獻忠認真的說:“我的項目就很符合大賽的科技+社會公益專項賽,我對我的項目有足夠的自信。”說到后,他眼神堅毅:“機會都擺在你眼前了,你總要去試試。”
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是一個個人學習交流的平臺,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并不用于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盡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