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騰訊的口碑差得能是數一數二的,有人就來玩笑說,如果你說阿里不好、京東不好、華為不好等等企業,肯定會有大批人來反駁你,說你太片面了諸如此類,但是如果你說騰訊不好,那我們就是朋友,倆人能說一天一夜。雖說是笑話,但真的是反映了有多遭人嫌了,當然這大佬的罵聲也是從未停止啊,有網友就說,每天罵他的人唾沫星子都能把他淹了,而且他有些方面做得也是很好的。比如我們現在大多數人用的社交軟件無非就是微信和QQ,前者用戶甚至占到我們總人口的三分之二,還走出國門,有些外國友人也在用,雖說在支付上還是比不過支付寶,但是人口基數在,還是很多人用微信付款的。
可是為什么這么多人不喜歡騰訊呢?因為它家的絕大部門軟件都與錢密切掛鉤。像是QQ里,好多地方都需要花錢才能用,像是空間啊,各種充鉆啊,還有不同等級等級的會員費啊,有人就吐槽到處都要錢,這也是很多人不再用的一個原因吧。
再就是馬化騰本身并你不在意這些評論,這就導致更加泛濫了。不過確實也沒什么擔心的,我們大多數人還是要用它家的社交、游戲軟件,你們怎么看呢?
1999年,騰訊正式成立.在成立不久后.騰訊又向民眾推出了 QICQ。這款軟件一出現在中國市場,便受到了用戶的追捧,甚至在極短的時間內搶去 ICO的大部分用戶源。這種現象讓剛剛創業的馬化騰受到了極大的鼓舞, 加大了創新的腳步。而這時,QQ也出現在了大家的視野里——作為QICQ的 副產品。馬化騰當時并不知道QQ的價值,甚至可以說,對于0Q的前景,馬化騰并沒有抱太大的希望。
而不久之后.網絡泡沫席卷了整個IT界,馬化騰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影響,官司纏身的他,甚至想要以60萬的價格賣掉QICQ。但當時買家覺得60 萬元這個價位還是過高,兩方互不相讓,賣掉的計劃就此告吹。
軟件賣不出去,但一個機遇正在悄悄地靠近馬化騰。
當馬化騰窣若改r 6個版本、20多頁的商業計劃書開始尋找國外風險投資時,IOC和盈科數碼給了騰訊220萬美元,這筆錢將馬化騰和騰訊一起拉出了窘境。
這筆資金讓馬化騰在服務器上加強了許多,而服務器的開設讓QQ的注 冊人數與日俱增。騰訊以驚人的發展速度崛起,直至2000年4月,QQ的注 冊用戶已經突破了 500萬大關;5月,同時在線人數超過10萬:6月,注冊 人數已過千萬。
2002年3月,騰訊QQ注冊用戶突破1億大關。此時QQ才可謂在IT行 業中一炮打響,有了用戶的支持.馬化騰也開始開拓以QQ為中心的各類互聯網服務。
幾年的浮沉.讓馬化騰對傾軋如潮般的市場競爭有了一定的了解,也開始變得沉穩起來。危機之后,他開始找尋能夠讓騰訊在這片市場細水長流的看準時機后,馬化騰開始對市場進行了全面的猛力攻擊。
在一系列的舉措被實施之后,騰訊的發展勢如破竹,一舉成為互聯網行業實質性的“QQ帝國而作為帝國的開創者,馬化騰也在2007年被美國媒 體評為全球具影響力的100個人物之一
面對危機,馬化騰沒有慌亂,而是沉著冷靜,積極采取措施應對。危機 給予他對市場有了更加充分的認識.也讓他對未來抱有更大的憧憬和希望。 在機遇降臨之時.困境中的他能夠以為靈敏的市場嗅覺,一把抓住機遇, 并且在市場穩穩扎根,一往無前。
危機時的蟄伏,并不代表以后的默默無聞,而是為了厚積薄發、一鳴驚人
許多網絡界朋友的新變化也令馬化騰開始重新打量自己。IT的機會太多了,我為什么不可以抓住?
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是一個個人學習交流的平臺,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并不用于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盡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