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傳統企業焦慮的問題無外乎三點:1.不知道顧客在哪;2.不知道顧客的需求;3.不知道如何像“小米們”一樣,與顧客建立超強的關系。
而戶外用品上市企業探路者是為數不多,能利用互聯網技術工具,系統地與顧客們建立強關系的傳統企業。
創始人盛發強意圖以綠野為樞紐,打通CRM和微信,實現戶外活動愛好人群的重度運營。這不但可以激活探路者原有的品牌、產品和渠道資產,還能夠以此撬動跟戶外相關 的其他產品供應商,乃至進軍在線旅游市場,構建一個更大的移動商業閉環。
以下為盛發強對《創業家》&i黑馬口述整理:
探路者原來的商業模型有三個驅動力: 品牌、產品和渠道。
我們把產品放在百貨公司(探路者的專柜),或陳列在戶外店里賣, 這是一種等候型營銷。顧客不來,我只能用品牌廣告或促銷活動來吸引,別的辦法作用是有限的。但這個時代的顧客注意力極大地被分散了,而且對廣告的信任度在迅速下降。另一方面,受開店成本制約,傳統店鋪面積是非常有限的,陳列的產品品類也十分 有限,與戶外用戶的實際需求有很大差距。
更為突出的問題是,傳統的店鋪跟顧客的交流也是非常有限的。
互聯網時代到來之后,我強烈地感知到: 只圍繞傳統渠道是沒有辦法跟顧客緊密連接的,所以我們想往上追溯——有了戶外運動、 戶外旅行的需要,才會有戶外用品的需要。以前我們是在某一個節點上等待跟顧客的交流互動,但現在我們需要主動去圍繞用戶,以用戶為中心。
這里面一個很大的變化是從渠道為王,變成以用戶為中心,這是根本點。 以前說終端為王,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實際上是用戶為王,沒有用戶你談什么終端?
那我們就在想,用戶在哪兒?他們是誰?他們有哪些行為特征?他們參與哪些活動?有哪些潛在需求?
這么一分析就發現,活動本身才是真正的源頭,所以我們要往這個方向延展。戶外用品與其他服裝的區別就 在于,戶外活動有特定的環境,有一定的風 險因素,戶外行為需要引領、指導甚至培訓。
綠野網1998年就開始做戶外社區,具備這樣引導用戶的基因。所謂的互聯網思維 在我看來并不神秘,互聯網思維其實就是用戶思維。對探路者來說,因為以用戶為中心,所以向互聯網戶外平臺延展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2014年1月,探路者戰略投資綠野網, 我們持有 55.6% 的股權,實現控股。 傳統企業不變革可能就會出現問題,因為顧客被各種各樣的在線零售或垂直組織給分流了。移動互聯網,尤其是微信的廣泛應 用,帶來的另一個結果就是用戶的群落化: 你變成某個車友會的成員,或者某個攝影俱 樂部的成員,你也可能是某個徒步大會的響應者……
被群落化之后,你就會被某個服務機構引導。比如說清華EMBA戶外協會,我在里面。協會為每個會員定制成套的探路者戶外裝備,用戶實際上已經被能夠接近群落組織的供應商在空中就截流了,未來這種截流將會越來越顯著。作為會員,你不需要去其他地方買,有人專門張羅這些事兒,特殊定制的產品是你需要的那種組合,價格便宜,還打上你的名字,這種感覺真的很好。這些用戶到傳統門店的機會越來越少。
我預見到這種趨勢,覺得必須擁有跟這些顧客具備強 關聯的接口,這個接口就是綠野。這是探路 者為什么要戰略控股綠野的根本原因:我們得有一個舞臺。
實際上,人們購買戶外裝備,主要是因為參與戶外運動本身。在這個過程中你要考慮怎么跟顧客交流,而不是停留在“我生產、 你來買”的層面。聰明、有效的做法,是結合顧客的想法,幫他實現夢想,而不是生硬地推給他什么。顧客有需求時,你給他提供服務他會很滿意,而不了解需求硬塞給他就是騷擾。所以我需要一個比較完備的數據庫,可以細分戶外運動的類目,包括參與人群的數量、人員、年齡構成、職業特征等, 方便我們定向去做研發設計和定向供給。
這種近距離的溝通,使我們能夠與用戶相伴成長。通過活動獲取數據是容易的,綠野就為我們提供了這樣的通路。 我們還能在綠野上干什么?答案是眾包設計。在這兒,用戶就是專家,用戶說了算,用戶可以來提供理想中的產品設計稿,或者 干脆就是一件樣品。我們有團隊實時反饋, 能迅速把用戶的想法變成產品。一旦產品賣好了,設計者還可以得到相應的回報。
你在淘寶上弄這么一個窗口,可能沒人搭理你,而在綠野這個圈子里,山野老驢多得是專業人士、戶外愛好者,他們愿意參與進來。我們必須有大的用戶人群,才能推動這個模式運轉起來。 我們的目標是把綠野打造成戶外活動服務品牌。你只要想到戶外,就到綠野來, 一定能找到適合你的活動。論壇、社區里 有達人、意見領袖、領隊,有各種各樣的活動, 可以約伴,還有分享和交流。這種群我覺得 很有價值,一下子把戶外活動群落化,戶外 裝備服務對象群落化。
綠野現在有注冊用戶300多萬,日均訪問量10多萬人次。等我們把綠野的日均訪問量做到百萬級以上時,大人群效應就會產生了,可以做的事情就會很多很多。 我們今年正在做CRM會員管理體系,這個系統基于微信做客戶關系,為會員提供 各種各樣的服務。我們的CRM管理,一旦線上線下打通,資源就不一樣了:我知道用戶是誰,知道這個人的興趣愛好。比如用戶喜歡潛水,我們會在他預定了某項潛水活動 后,給他推薦經過其他用戶評價的、具競爭力的潛水產品;這個人喜歡滑雪的話,我 們完全可以幫助他精選滑雪裝備,包括探路者以外的品牌都可以推薦給他,甚至提供打折的滑雪門票。
綠野推薦的活動也好,裝備也好,一定是公正的、客觀的,裝備方面有 專門的垂直電商來對接。 綠野平臺不是探路者向下的營銷平臺, 也不是產品銷售網站,而是完全獨立的,是為用戶提供深度體驗式戶外活動的服務平臺。
我認為綠野成功的三個要素是:一是全品類的戶外活動社區;二是海量的專業領隊 或機構供應商;三是完善的交易保障和評價體系。 其實在這種架構下,線下店顯得更重要了。線上再提速,還有50%左右的銷售來自傳統店鋪,這塊業務目前還是產生現金流、 健康盈利的主要業務板塊。
2014年我們還會新開300家店,探路者在全國的總店數達到 1800~1900 家,但要有質量地開店。線下的購物體驗是不可能被網購完全取代的,因為用戶需要觸摸產品、試穿試用、感知品質和 面對面地交流,就像電視沒法替代電影一樣。 用戶到店里得到的資訊更多,這些店也成為綠野重要的宣傳窗口。
在買衣服的時候,用戶通過店鋪里的O2O屏幕就可以了解活動信息,可以輕松完成線路選擇或訂制。線下店鋪還有可能成為戶外活動的出發集結地。 以自然為主題的旅行是我們的服務范疇,從美國的數據看,這塊已經占到整個旅行市場的53%。中國也有這樣的趨勢,所以說市場空間很大。 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對我來講充滿挑戰,也讓我興奮。我們的團隊在迅速跟進。
我是一個不斷求變的人,探路者嘛,就 是不斷突破,超越昨天的我。作為董事長, 現在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思考戰略和找到合適 的CEO。越是在企業趨于平靜的時候,越要主動敢于去攪動它,發起突破。就像當年做戶外用品的時候沒人看好,戶外裝備當時都是舶來品,人家覺得你怎么做一個中國品牌?實際上不用去顧慮那些質疑,我們就是做了,從帳篷開始,后來還戰勝了一個又一 個國際、國內品牌,做到國內連續六年銷量的位置。
一個公司今天的成就,往往是十年前布局的結果。現在我們形成了完整的三大戰略定位—多品牌、綠野戶外活動服務平臺和 垂直電商,這是一個完整的生態圈。
這個生態圈現在仍處于投入期,如果能建設成功, 探路者未來十年、二十年的發展將會比較 順利。
(本文來源i黑馬)
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是一個個人學習交流的平臺,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并不用于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盡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