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歸根到底是信息、是數據。縱觀人類發展史,對自然環境與人類生存(基本生存需求層次)方式帶來大影響與改變的是農工時代,而對人類生活(帶有更高 需求層次)方式,世界觀、價值觀產生大影響的則是信息時代。就人類對物理世界的改變來說,信息技術只是推進物質生產技術進化的一種手段,而從人類生活方式與文化的演進來說,信息化帶來的則是一個革命性的跳躍。這個跳躍的關鍵就是創新2.0所提出的,以信息的開放為基礎的信息時代、知識社會環境下以用戶為 中心、面向服務、開放協同的創新形態演變。而風靡全球的開源文化正是創新2.0時代的典型體現。
信息的共產主義
工農業時代,信息的獲取模式與渠道相對單一,信息的分享很不充分,任何的信息必須與物理世界的某個節點產生固定的關聯,只有找到這個節點,并具備一定的條件才能獲取相應的信息。比如傳統的圖書館、研究所、產研機構、政府等。受商業利益、技術壁壘、區域安全等因素的影響,很多信息的獲取往往成為少部分人的特權,也成就了面向生產的精英創新。信息流通的不暢也導致技術革新乏力、創新擴散緩慢。這個時候,“生產資料私有制”是顯而易見的。
信息通信技術(ICT)的融合和發展,催生了移動技術為代表的普適計算、泛在網絡、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成為社會和經濟的巨大變革的推動力。進入信息時代,信息傳遞的速度、廣度、質量、準確性大大提升,分享手段也多樣化,分享也不再是單向的信息傳播,傳統的圖書館、實驗室的邊界被徹底打破。信息的充分共享給各個業態帶來巨變,使各個學科、行業產生融合,傳統的商業思維與模式收到沖擊,各類商業技術信息的共享也讓“生產資料私有制”受到了巨大的挑戰,開源締造了信息的“共產主義”。
創新2.0時代,信息的獲取與分享變得與每個個體息息相關,每個個體既是信息分享的受益者,也是大數據平臺的貢獻者。每個人既是產品的受益者,也是產品改進的參與者。產品不再僅僅是提供服務的工具載體,也是問題反饋與用戶體驗樣本收集的工具。產品的研發團隊變為用戶信息反饋的響應者,用戶甚至成為泛在的研發團隊成員。
創新不再是少數的科學家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是創新的主體。這種創新民主化的進程推動了創新由生產范式向服務范式的轉變,以生產者為中心的創新模式正在向以用戶為中心的創新模式轉變,也即創新2.0。
新一代信息技術營造了創新環境,創新2.0又反作用并重塑著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形態。創新2.0時代,云計算讓信息資源和信息服務可以讓個體以更低的成本、更便捷的方式獲得,方便的實現知識的分享和交互,激發了更多的個體創新、大眾創新。大數據將實驗室專享的樣本數據擴展到廣闊的社會空間全數據,為實現從封閉實驗室創新到社會平臺的開放創新提供了機遇。移動互聯網移動隨時隨地的特性,以及其分享、開放、互動的優勢,讓協作互動、用戶產生內容更為方便。一 個以用戶為中心、面向服務的創新2.0時代已經全面到來,激發了各個領域的創新和發展。在6月底“第九屆開源中國開源世界高峰論壇”上,中國開源軟件 (oss)推進聯盟榮譽主席陸首群先生提出開源營造環境推動創新,開源也是體現創新2.0的典型案例,引發了與會的國際開源社區領袖及國內專家和年青精英的探討和認可。今天我們沿著開源的發展歷程,談談創新2.0時代的開源創新。
開源是一種思想
開源(Open Source),又稱開放源代碼,其歷程幾乎與計算機發展史一樣久遠,許多成功的開源軟件項目如Linux、Apache、Android等,廣泛地應用于各個領域,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價值。開源的理念來源于大家分享技術、打破技術壟斷,這個概念早已有之。1985年,崇尚自由分享的開源運動代表人物 Richard Stallman看到軟件越來越商業化帶來的弊端,發表了的GNU宣言,開啟了開源運動。開源起源于軟件業,卻又超越了軟件業的應用邊界。
雖然起始并沒有得到商業公司的認可,但贏得了眾多崇尚開放、分享的開發者和用戶的支持,隨后也越來越受到業界的重視。到了90年代,出現了眾多影響深遠的開源產品:1991年Linus Torvalds發布了Linux v0.01,1996年Apache稱霸互聯網,1998年Netscape的瀏覽器開源。1998年4月在出版商Tim O'Relly召集的開源峰會上,開源軟件(Open Source Software)被正式提出。
為何開源運動發起伊始一開始便受到眾多支持和追隨?這源于開源對開放、自由、協作精神的宣揚,對信息和知識共享的理念,對開發者與使用者利益的維護。當眾多智慧被匯集,開源在眾多技術精英的協作下將理想中美好產品帶入現實。以大家熟知的Android(安卓)為例,從2007年Google發布 Android平臺到2010年,僅僅正式推出兩年的時間, Android已經超越稱霸十年的諾基亞Symbian系統,躍居全球受歡迎的智能手機平臺。隨后Android發展勢頭有如王之軍勢,無人可擋。根據美國Kantar Worldpanel Comtech發布的新數據,2014年季度Android的份額又上升了8.1%,達到了80%。
創新2.0時代的開源不再只是技術分享的手段,開源作為一種思想開始在各個行業領域發揮作用。以創客為代表的“自造”運動在世界各國大行其道,開源硬件、 開源設計等,不同行業的不同學科的分享社區都是開源思想的延伸應用,可以說,開源極大的推動了各行業、學科領域的發展與融合。開源思想可以影響一切可以以信息交換方式呈現的社會的運行,而一切的社會運行幾乎都可以以信息交換的方式呈現。從社會管理方面,信息推動公民意識的覺醒,公民參與社會管理的意愿越來越強烈,而信息公開是公眾參與的基礎,各種數據及數據的獲取途徑與統計分析方法的公布,實際上就是一種信息開源,通過信息的開源得以讓公眾參與制度的共建,將矛盾沖突化解于共建的過程中,這也促進政府的思維從封閉到開放,從管理到服務的轉變,這些良性的轉變還在繼續。
開放創新才有未來
IT行業是世界上發展為迅速的產業,一次次的技術革命更是推動了整個行業的加速發展。君不見NEC、Compaq那些曾經叱咤風云的大公司,如今也是煙消云散了。創新及持續發展是IT行業生存發展的根本。
開源軟件其本身即是一個創新的成功案例,它打破了傳統的生產邊界、實驗室邊界,它相信大眾的智慧、協同的力量,通過建立開放的平臺、參與的社區,營造自由的創新生態環境,將更好的匯集那些具有創新意識的開發者(也可稱為領先用戶),以低的成本支撐他們的創新,而這些的領先用戶的智慧也將更好的完善生態環境。當這種影響力越來越大,增值服務等商業模式也會隨之衍生。
時至今日,開源已經全面被商業公司所接受,一些商業公司還參與到開源的運動中。開源軟件與商業軟件之間并無對立,開源軟件在發展過程中也建立了獨有的盈利模式,這些模式甚至深深地影響了傳統的商業軟件,一些商業軟件也不同程度的進行了開源。進一步來說,開源軟件發展也推動了商業模式的創新。如今,基于開源軟件的商業模式也逐漸成熟。譬如特殊功能模塊定制、增值服務模式,基于免費軟件提供升級、技術支持等收費增值服務;免費軟件+收費硬件模式,如 IBM、SUN在開源軟件做了巨大的投入,但在配置的硬件服務中進行收費;開源換流量模式,如谷歌、和Facebook提供開放源代碼性質 的協作平臺,提供免費基礎服務,然后通過借助網站流量提升來獲取廣告收入;企業特性軟件收費服務,也即面向個人用戶的軟件免費,但面向企業服務的功能需要付費才能獲得。
而開源精神在IT以外的商業領域也有體現,一些知名的企業家將自己企業的硬件技術、管理模式、經驗、發展策略、成功案例進行分享,這種分享不但沒有因為 “商業機密”的泄露而削弱企業競爭力,反而提升了企業的品牌度,體現出企業的自信,吸引更多人才因對企業文化的認同而加盟,增強潛在客戶對品牌的認識,進而爭取到更大的商業發展機會。
開源創新的2.0形態
陸首群先生認為開源創新具有開放、共享、自由、協同、民主化的理念,是體現創新2.0的典型案例。創新2.0不同于以生產者為中心的創新1.0模式,創新 2.0是信息時代、知識社會環境下以用戶為中心、面向服務的創新形態。開源創新作為創新2.0大潮中的典型案例,同樣具有創新2.0其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的特點。
開源軟件是和通用性公開許可證或非盈利版權聯系在一起,用戶可以免費獲得程序的源代碼,也可以針對自身的需要修改發布修改后的代碼。從軟件生產的過程來說是一個知識創新的過程,開源將傳統在公司內部完成的知識產生的研究過程以及軟件產品產生的開發過程放到開放的社區中完成,通過用戶參與、協作創新實現產品的優化,是開放創新的過程。用戶創新給開源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大多數軟件都開始于滿足某個開發人員的個人需要,這些軟件拿給公眾使用時,面對公眾的實際需求總會有一些或者很大的差異。要想使得軟件得到廣泛的應用,軟件開發者就需要一個漫長的修改和精力投入的過程。開源通過開放源碼,讓用戶的參與進來,優化用戶需要的功能,使軟件的主要版本更能符合目標群體的共性需求,為了維護這種能提供共性需求的產品,眾多的用戶將參與到主動反饋與維護bug的工作中,在保證了原作者權益的基礎上,通過用戶參與的創新讓軟件變得越來越好用。龐大的維護團隊也使軟件處于全天候無盲點的測試維護狀態,可以將問題及時發現解決,從而提高產品的穩健性。
此外,開源的成功離不開開源社區的協作精神,開源社區除了開放代碼,還包括文檔、測試用例、Issues 管理、版本發布、升級策略、書籍、視頻等等,這些資源都有效的支撐了這些共同興趣愛好者們的協作,同時社區良好的討論、發布和交流環境,及其所帶來的贊譽、肯定,都是正能量的傳遞,使得協同團隊堅持的付出與回饋,協同創新匯集了每個參與人員獨特的需要,填補了特有軟件功能的缺口,實現了軟件有機的發展。
陸首群先生表示:在開放、共享(開源)環境中將有力推動PC時代向移動互聯(以移動計算為核心的云物社移大智)時代轉移,此時涌現一批以信息科學為主的劃時代的創新成果,開創科學創新2.0;得助于開放開源的環境,將傳統技術或初期信息應用技術發展為具有顛覆性的新一代信息應用技術(含智能技術、深度感知 技術、機器學習、大數據等),開創技術創新2.0;改革傳統體制變其對創新的束縛為促進,如果選擇開源創新,有可能采用分布式社區協同開發機制,強化用戶 體驗和服務機制,創新開源商業模式,開創體制、管理創新2.0。這正是對應了知識社會環境下大眾參與的知識創新、技術進步與應用創新雙螺旋驅動的技術創 新、現代科技與信息化引領的管理與制度創新,也即由科學2.0、技術2.0管理2.0所構成的科技創新體系。
在創新2.0時代,各個行業領域都越來越感受到這種以社會為舞臺,基于共享、開放、協作的創新2.0模式所帶來的創新動力、社會影響力甚至經濟效益都要遠遠超越原有的生產模式、實驗室模式。開放數據、開放政府、UGC(用戶生成內容)、開放專利、開源教育等構成創新2.0大潮正奔涌而來。美國Data.gov公開了聯邦政府數據并提供二次開放的接口,不僅僅實現了政府透明化,還為政府數據的商業化應用提供了平臺。維基百科改變了傳統百科全書科教的運作模式和傳播方式,基于共享、共建、共知的基本理念,維基百科充分調動了世界上的廣大用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建設了世界上大的網上百科全書。這本全球各國人民參與編寫,自由、開放、共享的在線大百科全書也被稱為“創新2.0時代的百科全書”“人民的百科全書”,也是知識社會條件下用戶參與、大眾創 新、開放、協同的生動詮釋。電動汽車制造的特斯拉公司在6月剛剛宣布將與同行分享特斯拉所有技術專利,以推動電動汽車技術進步,這將有效的推動電動車行業 的生態發展以及行業規模的擴展。
在知識社會創新2.0時代,開放、協同、共贏的潮流將為推動社會、經濟和技術的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
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是一個個人學習交流的平臺,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并不用于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盡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