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開發Google I/OAndroid移動操作系統Android LMaterial DesignAPIProject VoltaOpenGL ESART
摘要:Google正式發布了新一代的移動操作系統Android L。從全新的設計語言Material Design、更省電的Project Volta、OpenGL ES 3.1、Android擴展包到默認ART、完全兼容64位處理器,Android L正變得無處不在。
北京時間6月26日凌晨,在舊金山舉行的Google I/O 2014開發者大會上,Google正式發布了新一代的移動操作系統——Android L。一時之間,新增多達5000個API,采用新圖標設計,并首推多屏“Material Design”的Android L引來了國內外的一致刷屏,那么,Android L究新在哪兒?對于開發者而言,又有哪些亮點可循?
全新的設計語言Material Design
Android L中讓業界驚喜的莫過于Google新推出的設計語言——Material Design(材料設計),Material Design不像Android過去采用的Holo風格那樣深沉,反而更加跳動和富有活力,使用了Material Design的Android L系統配色經過了重新調色,底欄虛擬按鍵進行了重新設計,而應用圖標也更加扁平。
Android產品經理Jamal Eason如此表述,在多屏當道的今天,Material Design為設計應用帶來了全新的美學理念,而Android L開發者預覽版則基于此給予了應用開發者及設計師一套非常完整的工具、各種響應式UI模式和主題元素,不僅靈活,更能將色彩與個性展現得淋漓盡致。
更酷炫、互動性更強大的通知系統
Android L對通知系統進行了強化,鎖屏與通知功能實現整合,鎖屏界面更是采用Google Now樣式設計,通過可視化控制,讓用戶無需解鎖即可對界面內容、更新和操作等一應了然并進行互動管理,同時還可以自定義通知的優先級。此外,Android L還加入了個性解鎖功能,用戶可以通過地理位置、藍牙等設備免輸入密碼解鎖設備。
Recents:多任務處理轉變為層疊卡片
在全新的Android L中,用戶可以直接在Recents界面中把近使用過的App和Chrome打開的網頁以卡片的形式顯示出來,這樣,用戶就能夠通過這一系列的卡片來搜尋自己想要找的那個任務,然后,輕輕點擊一下即可快速進入相關應用中。
Project Volta省電設計系統
Android L首次引入了官方的省電管理機制——Project Volta(伏特計劃),以求將Android的每個子系統電池壽命大化。其中,Battery Historian能夠讓用戶以可視化的方式查看耗電事件,并了解應用程序是如何使用消耗電力的,而新增的Job Scheduler API則允許用戶對后臺任務以及當設備處于閑置或連接充電器狀態時,進行設置,將電量消耗降到低。
支持BLE Peripheral模式
從Android L起,Android設備將正式支持BLE Peripheral模式。開發者可以使用此功能,將計步器、健康檢測等應用程序中的信息及數據傳輸到另一臺BLE設備上。
多網絡支持
Android L新增了一個多網絡功能,通過它,應用程序可以對系統自動查找可用網絡,并自動連接。當用戶想要切換或連接到某一特定網絡(比如數據連接)時,這一點可以說是非常有用的。
連拍模式相機API
全新的相機API能夠為用戶提供圖像捕捉和處理的功能,不僅能實現以30幀/秒800萬像素捕捉未經壓縮的YUV數據,還能捕獲到原始感應數據和曝光時間、ISO感光度等控制參數。
OpenGL ES 3.1和Android擴展包
Android L支持OpenGL ES 3.1,并為游戲開發者提供了計算著色器、模板紋理等新功能。此外,OpenGL ES還包含了一組名為Android Extension Pack的擴展,能夠將桌面級的圖形帶入到Android中,而Android游戲還能汲取Tessellation和幾何著色器的優點,并利用多重GPU技術使用ASTC紋理壓縮。
默認采用ART運行環境
ART取代了Dalvik成為了Android系統默認的運行模式,Android開發團隊希望以此能夠換取更加流暢的操作體驗。ART支持AOT編譯,能夠更高效地回收垃圾,并對開發和調試性能進行改善。
完全兼容64位移動處理器
Android L新增了64位ABI系統,讓內存管理變得更加高效。使用Java編寫的應用程序無需修改即可直接運行在64位架構的設備之上,而為了更好地支持使用原生代碼的應用,Android開發團隊還專門推出了一個包含64位支持的NDK更新。
想要了解更多關于Android L的信息,可直接登陸Android開發者博客查看。
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 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是一個個人學習交流的平臺,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并不用于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盡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